第19版:法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7月13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织密防范“招生诈骗”的保护网(金台锐评)

倪 弋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3日   第 19 版)

  近期,各省(区、市)陆续发布2023年高考成绩,考生查分、填报志愿和高校录取等工作也相应展开。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散布各类虚假信息,编造“提前查分”“补录名额”“内部指标”“填报志愿指导”等名目,试图对考生和家长实施诈骗。

  对此,教育部近日表示,将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对个人或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志愿填报活动的监管,严肃查处收取高价咨询费用、价格欺诈及虚假宣传等行为,提醒考生谨防诈骗陷阱。多地政法机关也通过梳理执法办案中的真实案例,用以案说法的方式曝光各类“招生诈骗”套路,发布与招生有关的骗局形式,增强广大考生和家长的防诈反诈意识。

  “招生诈骗”之所以得逞,正是在于精准把握了一些考生和家长对高考分数、高校招录等高度关注的心态,以及利用了他们对相关信息了解不够全面、对志愿填报不够专业等情况。此外,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获取考生和家长的相关个人信息,据此“量身打造”各类套路陷阱实施精准诈骗。

  针对“招生诈骗”,要坚持打击防范并举、多方施策施治,不断织密防范“招生诈骗”的保护网。

  在“打击”层面,相关职能部门和政法机关要强化监管、严厉打击、高效追赃,以法治之力大大增加骗局实施的难度以及违法成本,形成强大震慑,打消不法分子获取违法高收益的侥幸心理。电信、网信等相关部门则要通过号码识别、关键词监测等手段,及时阻断不法分子利用通信工具、网络平台等实施诈骗的渠道,强化个人隐私保护,封堵信息泄露的窟窿,进一步压缩骗局的生存空间。

  从“防范”角度,相关部门要加强风险预警提示,更多地通过以案说法等方式,曝光“招生诈骗”套路,让广大考生和家长对诈骗分子及其套路“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在志愿填报、招生录取的过程中,要让官方渠道的权威信息更容易获取、更清晰明了、更直达考生,如此才能更好防止虚假信息和诈骗套路“浑水摸鱼”“大行其道”。广大学生和家长也要擦亮眼睛,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诈反诈能力,通过官方权威渠道了解相关信息,进行相关操作,切莫轻信所谓“走后门”“捷径”等。

  在打防并举、综合治理的同时,要确保高考志愿填报、招生录取等相关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防止虚假信息和诈骗套路的“劣币”驱逐权威信息和官方渠道的“良币”,不断铲除“招生诈骗”滋生蔓延的土壤。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