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7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评论员观察)

崔 妍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2日   第 05 版)

  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对于准确传达信息具有重要意义。不久前发布的《网络不规范用字用词现象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梳理了当前网络环境中不规范字词使用情况,引发社会关注。

  当前,不规范用字情况在网络上表现得较为突出。社交平台上常见错字、异形词、繁体字等频现,一些媒体账号所发内容也存在误用和疏忽。不规范字词的潜在危害是多方面的:对用户而言,在网络阅读快节奏、碎片化背景下,不规范用字会增加信息接收难度,可能导致误解;对各类机构而言,不规范用字会削弱发布内容的严肃性、权威性。从文化传承角度看,不规范用字容易以讹传讹,不利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对这一不良现象,要加强引导、合理规范。

  《报告》显示,常见错误在前20位高频不规范词中占9项,异形词、繁体字各有5项。在快节奏的网络时代,创作与发布门槛降低、内容校对时长缩短等,让不规范用字的概率有所增加。输入法的联想功能会推荐字音相同、字形相近、字义不同的选项,也容易导致差错。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可以向技术要对策。比如,优化输入法功能,引入不规范字词智能监测工具,优化文本内容检查功能等。

  部分网络不规范用字,是用户“刻意为之”,有的字口语化、个性化特征明显,有的故意使用谐音字。文字是自我表达的载体,借其彰显个性可以理解。但如果越过合理界限,就可能走向反面。对刻意歪曲汉字形、音、义,发布违反公序良俗信息者,则要加强整治。适时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对不规范字词进行网络公示、提醒公众注意,对滥用谐音、拆字传播不良信息的现象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维护网络空间的清风正气。

  近年来,互联网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有创新价值的“网言网语”获得社会认可。“点赞”“刷屏”等词语被收入第十二版《新华字典》,一些罕见字“跃然网上”……网络用语虽然存在大量不规范,但也有不少字词用法冲破“次元壁”,给予时代表达更丰富的语料。做好互联网时代的语言文字工作,要守住正确表达的底线,也为创新表达留出空间。2021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强化对互联网等各类新媒体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坚决遏阻庸俗暴戾网络语言传播,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完善监管监测机制,运用技术手段规范汉语表达,推动社会用语用字综合治理,凝聚各方合力,才能让网络语言更规范又不失生命力。

  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画著华章。如今,活跃的语言创造赋予古老汉字新的魅力。遵循语言文字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处理好守正和创新、准确和生动的关系,推动文字展现时代内涵和发展风采,精彩的方块字必将在新时代获得更深厚的生命力。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