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7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赣州之韵(我与一座城)

温谈升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2日   第 20 版)

  我对赣州一直情有所钟。

  那年暑假,我还在读小学,跟着父亲坐上装满一车厢西瓜的农用车,一路颠簸来到160多公里外的赣州城卖西瓜。我和父亲在贡江边的涌金门过道露宿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父亲在城墙下守着瓜摊,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忙活着。到正午行人稀少、生意冷淡时,父亲给我讲从前的故事。父亲是个“老赣州”,年轻时在赣州一带“走青山”,也就是伐木。我没有见过,但常常在脑海中想象父亲在赣江上撑船运输木头的样子。

  古人诗云:“八境台前春水生,涌金门外万舟横。”八境台是赣州古城墙上的“观景台”之一,登临其上,城貌尽收眼底,江河交汇,白帆点点,美不胜收。涌金门则是古赣州水路主码头,为宋代重要城门。过去,章江、贡江、赣江三条江河水运繁忙,商贾云集,把这座城搅得热闹红火。因那时年龄小,我对父亲讲述的“赣州故事”没当回事,但下意识记住了八境台和涌金门,记住了赣州。

  后来,我参加工作,来赣州的次数就多了,开会,采访,走亲访友……渐渐地,我对赣州愈发亲近。上世纪90年代初,赣南日报社把我从宁都小城“借走”,我在赣州工作了一年,与这座心心念念的城市朝夕相处,对它有了更多认识。

  闲暇之余,我常走上熙攘的街头、幽深的古巷,感受赣州的气韵。宋城墙、八境台、郁孤台、文清路、红旗大道、灶儿巷、标准钟台是我常去常游之处,它们渐成赣州“地标”。城墙下的“文清路”,一直是赣州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它是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之一。走进街边的店铺,商品琳琅满目,挤挤挨挨。

  这期间,正是我“男大当婚”的时候,我在电话亭与未婚妻通话商量,结婚用的家电就到赣州来买。未婚妻一头雾水,问为何舍近求远?我说,赣州商品好,货真价实,人家是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的示范街哩!购物那天,服务员听说我特地从老远的宁都来买家电,也很感动。我买好彩电后,她帮我叫来三轮车,免费送我到车站,让我真切感受到示范街的实诚。

  赣州是一片被山水环抱的沃土,处处氤氲着客家味,“听”客家、“看”客家就要到赣州来。一次,我在报社编辑一篇稿件,写的是赣州宋城的历史。编好稿件后,我立刻叫了一辆出租车,细游赣州宋城。那是在唐末,有一个叫卢光稠的人担任刺史,在赣州主政26年,将前人所建的土城,由一平方公里扩建到三平方公里,奠定了赣州古城的框架。到宋代,古城六街的空间布置基本完成。赣州城墙现存规模很大,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北宋砖墙之一。城墙宛如游龙舞动,7米多高的墙体,从东门至西门依江蜿蜒了3.6公里,垛墙、炮城、马面、城门看过去犹如长城般雄伟,折射出当地人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曾登上城墙,站在郁孤台顶,眺望远方,感慨万千。一缕阳光穿越历史的尘土,细水缱绻,城墙上的八境台、郁孤台美轮美奂,赣州生发出的故事婉转不绝。

  时光荏苒,新时代新征程,赣州的发展如火如荼,我有幸在赣州定居并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员,对这座城新添更多情感,每时每刻都在关注它的呼吸、它的蝶变。赣州国际陆港获批全国内陆第八个永久对外开放口岸,一批大企业纷纷落户这座活力之城。赣州正加速成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等一项项荣誉收入囊中,赣州城市影响力、美誉度显著提升。

  “五一”那天,我约了昔日在报社的老同事,叫了一辆出租车,从宋城墙涌金门出发,沿着客家高架路,在整个中心城区来了一个怀旧之旅。城中有水,水中有城。赣州新老城区互联互通,快速路、跨江大桥、过江隧道彰显出这座城的匠心与气魄。夜幕降临,绚丽多彩的霓虹灯倒映在贡江、章江汇合的滔滔赣水里,浩渺而壮观。我陶醉在夜色里,细细品味着赣州之韵。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