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特别报道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7月07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系统治理助力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

本报记者 黄 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07日   第 12 版)

  盛夏的黄果树瀑布,青山叠翠,流水喧腾。激起的水花好似闪光的珍珠互相撞击。来自河南的游客张立强忍不住感叹:“太美、太震撼了!天蓝地绿、有山有水,完全是一幅绿色生态动图。”

  这幅生态动图的背后,是黄果树旅游区多年来系统推进生态治理的不懈努力。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黄果树旅游区向联合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时,因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质量差、“半边街”人工痕迹过重等原因,在第一轮考察中被拒之门外。

  拥有世界一流的风景资源,却未能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这成了黄果树旅游区乃至贵州人心中的痛。改变,势在必行。黄果树旅游区决定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方面齐发力。

  自2006年开始,黄果树旅游区启动实施“半边街”搬迁工程:历时8年,投资10多亿元,搬迁923户3000余人。搬迁后,为恢复植被,又实施“半边街”生态治理美化工程,投资5000余万元开展治理和美化,打造黄果树旅游区生态长廊。

  为提高森林覆盖率,黄果树旅游区近年来扎实推进“绿色黄果树”行动计划,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森林面积达到20.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6.31%。

  绿起来的黄果树,获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低碳生态景区”称号;去年底,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宣布更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入选。

  如今,在黄果树旅游区,丰富的喀斯特地貌、多元的水流形态、奇特的生态植被,让游客们发出由衷赞叹。黄果树旅游区党工委书记汪贤勇表示:“我们正奋力把黄果树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景区,为贵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供坚实支撑。”

  据统计,从2012年到2022年,贵州累计完成营造林5372万亩、石漠化治理1.31万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底,贵州省森林总面积达1.66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2.81%。

  生态建设成就直接促进了生态旅游发展。贵州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以生态建设为依托,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融入自然,把“绿色+”融入文化和旅游发展各个方面,努力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实现旅游产业新升级。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