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民生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7月07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未成年人构筑清朗网络生态(多棱镜)

冯 华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07日   第 19 版)

  未成年人“触网”逐渐呈现出低龄化、常态化特征,应加快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为未成年人构筑清朗网络生态

  

  暑期来临,中央网信办日前发布通知,将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通过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网上涉未成年人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学习类APP、儿童智能设备等专属产品服务信息内容安全标准,有效解决网络沉迷问题,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长的网络环境。

  移动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触网”逐渐呈现出低龄化、常态化特征。研究报告显示,小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达95.0%,28.2%的小学生在上学前就已经接触互联网。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各种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网络游戏、儿童智能装备等,早已共同构成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系统。这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加快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为未成年人构筑清朗网络生态,让孩子们更多汲取互联网带来的先进文明成果。

  净化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逐步健全。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未成年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中央文明办等4部门联合发布相关规定,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青少年模式防沉迷效果持续显现……未成年人保护网正越织越大、越织越密。

  同时也应看到,由于未成年人群体的特殊性以及互联网信息海量、技术更迭快速等特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家庭、学校等各方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撑起未成年人的网络晴空。

  为未成年人构筑清朗网络生态,应进一步压实平台企业的主体责任。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必须明确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作为企业发展的底线,始终要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置于开展经营业务之前。平台企业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大投入及技术研发力度,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防沉迷、青少年模式等管理系统,不断提高系统辨识度,优化算法推荐内容,合理设置未成年人使用服务的时间、权限等。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具体方案,强化相关内容审核,最大程度阻断不良及消极负面信息。

  为未成年人构筑清朗网络生态,还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管,全方位搭建网络保护平台。要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落到实处,提高监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一方面关口前移,坚持管苗头、管源头,及时发现网上涉未成年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另一方面则要持续加强日常监管,加大网络执法处罚力度,对违法违规的网站平台和账号从严处置,形成有力震慑。此外,也要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技术支撑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和速度。

  为未成年人构筑清朗网络生态,家庭、学校、媒体等的教育、宣传引导也必不可少。未成年群体心智尚不成熟,网络素养和上网习惯正处于形成阶段,大家都要担起职责,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提升网络素养,共同护佑青少年在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