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7月04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平均一天挥拍7000多次,“背篓少年”王发——

挥拍逐梦 赛场闪光(追梦路上)

本报记者 邵玉姿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04日   第 07 版)

  王发背着背篓去参加训练。
  郑晨子摄(人民视觉)

  王发在练习回球。
  贾 珺摄(人民视觉)

  王发(右)和弟弟一起走向训练场。
  贾 珺摄(人民视觉)

  手握黑柄球拍,抛球、挥拍、击球……一连串流畅的发球动作下,黄色的网球在空中飞旋,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在河北省廊坊市体育局旁的一处网球训练场上,一个皮肤黝黑的少年和他的队友,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双打练习。

  少年名叫王发,今年15岁,是廊坊野象网球俱乐部的一员。去年夏天,在广州的一场青少年网球赛上,王发背着一个竹编背篓亮相赛场,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大家亲切地将他称为“背篓少年”。在那场比赛中,王发最终拿到14岁以下组男单冠军。

  王发的背篓来自家乡,那是云南临沧一个名叫芒回的村子。6年前,他跟随野象网球俱乐部负责人张晓洪走出大山,踏上了挥拍追梦的网球之路。

  “拿起球拍的时候,我觉得很兴奋。”第一次接触网球的场景,王发仍记得很清楚。2016年下半年,他和其他9个孩子跟随张晓洪进行训练。“我每天练习抛球,大筐能装300多个球,小筐能装200多个球,一天要练五六筐以上。”王发说。

  因为练球太累,王发打过退堂鼓:2017年初,在前往昆明训练前的那个假期,王发回家后没有如期归队。“最后是张教练自己开车把我接回去的。”王发说,在那之后,每天晚上,教练都会花一个小时为小队员们讲有关网球运动员、网球运动史的“睡前故事”,激发他们对网球的兴趣。

  渐渐地,“成为像网球名将费德勒那样的运动员”,成了王发的梦想。

  天还没亮就出早操,太阳下山才下训练场。发球、抛球、击球……平均一天挥拍7000多次,王发咬牙坚持。“打墙训练最累的时候,墙比我们还‘累’,掉皮破洞都是常事。”王发打趣道。

  2020年“耐克杯”青少年网球巡回系列赛成都站,王发收获了人生中第一个全国冠军。刻苦训练的汗水终于换来赛场上的闪光时刻,王发激动不已。学习理论知识、加强体能训练、增强实战能力……自那以后,王发训练得更刻苦了。

  穿破近60双鞋,挥拍达900多万次,走过10余个省份。“网球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王发说。去年9月底,经过测试选拔后,王发年仅7岁的弟弟王艺也成了廊坊野象网球俱乐部的一员。“要像哥哥一样在赛场上拿冠军”,成了小王艺的目标。

  “下一届全运会上,争取拿个好名次。”王发的日记本上,记录着他追逐梦想、训练备战的每一天。“未来,希望可以带着弟弟一起打职业赛,背着背篓走进国际赛场,为祖国争光。”王发说,期盼有越来越多的“背篓少年”像他一样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