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科技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7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创新谈)

赵永新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03日   第 19 版)

  培养和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为他们营造好问求知、探求未知的良好环境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杰出青年科学家国际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科学家。她在颁奖仪式上感言,正是好奇心促使她进入遗传学领域,将古DNA研究作为自己追求的科学事业。

  付巧妹的科研经历再次证明了好奇心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一方面,好奇心是科学家揭示未知奥秘、拓展人类知识边界的重要内驱力,好奇心越强,探索求解的欲望和动力就越强;另一方面,科学研究特别是前沿领域的原创性探索性研究,极其艰难,如同一位科研人员所言,“问题是自己找的,答案是不知道的,99%的实验结果是负的”,如果没有好奇心的驱使和陪伴,很有可能半途而废。许多科学大师都高度珍视好奇心。爱因斯坦认为,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居里夫人把好奇心形容为学者的第一美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青少年是科技创新的后备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希望所在,培养、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引导更多孩子热爱科学、乐于探索、勇于创新,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培养和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为他们营造好问求知、探求未知的良好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对新鲜事物生发出好奇心。学校要在“传道受业释惑”中,千方百计把孩子们的求知欲激发起来,呵护他们的好奇心。科研机构和高校、创新型企业,也要发挥科研资源充足、仪器设备丰富、科技创新便利的优势,通过举办开放日、夏令营和流动科普馆等方式,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向往、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近年来,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科学教育蓬勃开展,鼓励创新、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营造涵养青少年好奇心的良好环境,将会有效助力培养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科技创新后备大军,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