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6月28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中国道路中国梦)

雷国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28日   第 05 版)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强调“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作为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的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我深刻感受到,生活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关系着千家万户。让垃圾分类成为更多人的好习惯,需要齐心协力、人人参与。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志愿者既要不怕脏、不怕累,坚持身体力行,也要抓机遇、重宣传,做好思想引导。曾有一位居民,每次都将一大袋生活垃圾随手一扔。我便捡起来并打开垃圾袋,重新进行分类。看到我坚持连着做了好几天,他有点不好意思。我便抓住机会,向他讲解垃圾分类的理念。后来,这位居民成了我们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的骨干成员,主动参与志愿服务,也引导更多人理解我们工作的意义。行动接力、暖心传递,能够打动人心、浸润人心,从而培厚绿色环保的良好氛围。

  随着服务范围的调整,我发现不同区域的垃圾分类情况各具特点。比如,有的居民区经常会出现新住户不了解倒放地点、规则,导致垃圾分类混乱等状况。我们便与居民一起想办法,在小区常态化开展“迎新”活动,为社区新成员提供一份电子版入住指南、进行一次实地走访。这样的“跨前一步”,既让新住户感受到“家”的温暖,快速适应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也促进我们提升服务的质量水平,进一步充实公益队伍。立足现实、因地施策,下好“绣花”功夫,有助于推动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更好生根发芽。

  这些年,越来越多人加入志愿服务队,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不少居民的“金点子”也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好方法。比如,对垃圾箱房进行智能化改造后,有的能自动称重,帮助居民了解自身生活方式;有的具备手机语音对讲功能,可以进行实时提醒。尽管垃圾分类已成为很多居民的习惯,但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何引导居民从“要我分”到“我要分”,如何更加科学便民设置回收点位,如何更好推动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把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作为社区的“民生大事”,热心公益、服务群众,汇聚社区治理众力,建设好我们的美丽家园。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我们将牢记嘱托,因地制宜、加强引导、持续推进,让更多人行动起来,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不懈努力,为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为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安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本报记者沈文敏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