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6月21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携手共进谱新篇(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长三角地区聚力推进一体化发展

本报记者 李心萍 欧阳洁 韩 鑫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21日   第 04 版)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近日频传好消息:

  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布,“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揭牌,长三角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远程虚拟窗口上线发布……

  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全面发力,一体化发展的美好蓝图不断化为生动现实。

  卫星视角展现活力,长三角中心区域灯光亮度不断增强,连接城市的灯光带越来越密集;统计数据折射发展,长三角GDP过万亿元的城市增加到8个,数量占全国1/3;流动速度凸显融合,半小时通勤圈、1小时生活圈、3小时高铁圈、24小时包邮圈,长三角区域联系显著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从山水相连到人缘相亲,再到携手并进,沪苏浙皖共绘“一幅图”、共下“一盘棋”、共建“一张网”,聚力开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协同发力,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文章做好,使之成为我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这激励着长三角三省一市从“好邻居”变身“合伙人”,在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上共享发展红利。

  前不久,斯凯孚轴承生产基地二期项目在浙江衢州常山县顺利投产。公司相关负责人施波感慨,在长三角,从供应商到客户,从原材料、生产到物流各个环节,全链条贯通,“我们非常看好长三角的发展。”

  一体化,不是简单的“1+1=2”,而是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聚拢要素、联合攻关,点燃长三角创新引擎。

  上海德福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近日迎来好消息:多功能复合纤维难以实现高添加量的问题解决了!“遇到技术难题,现在可以在平台提需求。”企业负责人说。

  今年初,由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牵头组织的浦东新区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德福伦第一时间发布技术需求,没过多久,江苏南通创新区的一家研究所揭榜,双方签订了技术委托合同。

  在长三角地区,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实现产业体系协同创新、联动发展的实践越来越多。截至今年4月下旬,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共发布114个企业技术需求榜单。从对接需求到揭榜成功,有的企业仅用了3天。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串起产业链、创新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长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联盟搭起平台、汇聚创新要素……近几年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速达到9.47%,23个大科学装置、4万余台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在更大范围实现通用,高水平科技供给有效支撑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夯实根基、握指成拳,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

  “研发在上海,生产在平湖,建厂成本更低,交通还很便捷。”瞄准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区位优势,皑壹汽车科技公司选择落户浙江嘉兴平湖市,“政府为我们提供了4000平方米厂房用地,预留了研发中心,一举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企业负责人张志军说。

  早在2019年,平湖市就联合上海嘉定区、浙江温州、江苏昆山和太仓四地,共同成立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截至今年4月,平湖已拥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310家,年产值超350亿元,累计从上海引进内外资项目超过350个。

  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世界级产业集群,谋划建设长三角区域量子通信城际干线网络……工信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长三角地区占四成,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优势。

  深化改革、打通堵点,提高一体化能效。

  由安徽芜湖港口高处俯瞰,左侧,大型桥吊作业有条不紊;右边,一辆辆新车集结滚装码头堆场,静待装船“出海”。

  不用转关申报,省掉二次运抵手续,这批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即将经由上海洋山港远赴重洋。“以前通关手续繁琐,运输时间长,成本也高。”奇瑞汽车国际公司高级副总经理冯平说。2021年,芜湖海关启动洋山港—芜湖港“联动接卸”监管新模式,港口货物进出口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冯平算了笔账,如今出口每标箱能减少物流成本600元,进口每标箱也能省400元。

  先行先试、制度创新,长三角各地主动疏通制度堵点,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赢得企业称赞、市场叫好。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长三角“一网通办”累计全程网办超过642.63万件,长三角数据共享交换累计达8.02亿条。

  共建共享,加速扩容民生“幸福圈”

  “你是哪里人?”

  “我是长三角居民。”唐珊洁总是这样笑呵呵作答。

  定居在昆山,工作在上海,常常去苏州、湖州度假,便捷的交通让唐珊洁轻松玩转长三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要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长三角三省一市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对接公共服务,让生活“同城化”和“品质化”,成为2.37亿“长三角人”对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最直接感受。

  一体化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高级形态,是长三角发展的重点、难点,也是着力点、突破点。

  互联互通,长三角“交通圈”愈发高效。

  周五傍晚,上海虹桥火车站,唐珊洁准时坐上G7635次列车,1小时52分后,顺利抵达浙江湖州。

  “下班出发,不到3小时,就能在湖州安吉的竹海里呼吸清新空气。”唐珊洁说。跨省过周末背后,是长三角便利的交通网络。

  6月16日,苏州轨交11号线开启“万人试乘”活动。这条线路即将投入运营,其中“花桥站”与上海轨交11号线相通。届时,上海、苏州市民通过地铁换乘就能相互串门。早餐吃苏州奥灶面,中午品阳澄湖大闸蟹,晚上在上海迪士尼赏烟花,只需一张地铁票就能无缝连接“双城生活”。

  地铁、公路、铁路,交通网络越织越密。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高铁营业里程达6704.4公里,占全国1/6,以上海为中心的0.5小时至3小时高铁都市圈已经形成;长三角高速公路规模达1.67万公里,拥有省际高速公路接口33个。

  高效衔接,长三角“生活圈”愈发紧密。

  “新鲜的枇杷,现在摘下来,明天上午就能到达上海消费者的餐桌。”江苏苏州吴中区东山镇的枇杷果农张大哥,在枇杷树下包装新鲜果实,身边,快递小哥等候随时发车。

  夕发朝至,鲜果送达。张大哥感叹,以前苏州的枇杷到上海需要2天时间,影响新鲜度。现在,从果树到舌尖,只需一张快递单,长三角居民可遍尝鲜果美味。

  跨省公交,说走就走。“坐上611路公交,可直达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就医看病,也能到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锻炼身体。”安徽滁州市民高凤鹏乘坐的这趟611路,是南京市开行的一趟跨省公交,由东向西经过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直达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跟长途车比起来,跨省公交车次多,更方便。”高凤鹏说。

  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已开通省际毗邻公交线路95条,支撑起长三角的“同城记”。

  资源共享,长三角“幸福圈”加速形成。

  挂号、就诊、结算……在浙江嘉兴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市民董丹丽只需出示家人的医保电子凭证,医生就直接为她结算。

  “公公是上海人,以前在嘉善配高血压药只能先垫付现金,再凭发票、病历、清单等回上海手工报销,20多个工作日才能到账。” 董丹丽说,现在通过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在上海备案后,就能直接在嘉善结算,特别省心。

  地处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嘉善与上海、苏州等地往来密切,这样的便民举措令不少群众点赞。

  “我们对上海青浦区、苏州吴江区等往来较为密切地区人员,还实施了免备案异地直接结算,并享受同城化待遇,持续推进长三角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嘉善县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副主任杨爱萍说。

  率先启动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长三角41座城市的1.5万余家医疗机构,均可跨省直接结算,累计惠及1300万人次;累计发行超4000万张可在区域内通用的第三代社保卡;长三角区域公共图书馆、国有博物馆、A级旅游景区支持社保卡一卡通用……从共建到共享,坚定不移地增进民生福祉,“长三角人”的“幸福圈”正不断扩容。

  绿色发展,合力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三省一市协调共进,合力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题中之义。

  碧水蓝天映照协同治理决心。

  早上8点半,安徽滁州全椒县十字镇镇级河长李灯冰赶到陈浅村。没过多久,来自江苏南京浦口区的河长跨桥而至。查看污水处理设施,确认养殖尾水未进入天然河道……两位河长一天的联合巡河工作就此开始。

  2022年年底,南京都市圈联合河湖长制启动,江苏、安徽两省九市共治一方水,都市圈河湖由“各管各”变成了“联合治”。联合巡河每月一回,今年以来李灯冰已参加5次。“跨省联合巡护,实现跨界河湖边界区域监管全覆盖。”

  周一下午,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赵旭辉将梳理出的安徽未来7天空气质量结果,发往在上海的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进行综合研判。

  “每周一次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会商,提高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测的准确率,为制定区域联防联控政策提供技术参考。”赵旭辉介绍。近年来,长三角区域内有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实现共享,联合进行空气质量预测预报。

  浙皖交界处,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提档升级,2023年补偿资金总盘增至10亿元;长三角建立长江口禁捕管理工作协调机制,联合开展整治行动,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2022年,长三角5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92.1%,41个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0%……山水相连、水气相依的长三角,奏响绿色“协奏曲”,共谱生态“新乐章”。

  向绿而行彰显新发展理念。

  5月,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元荡生态岸线贯通工程三期完成,上海大观园、元荡慢行桥、智慧门户湾、诗画江南湾等一批景点,成了周边居民游玩的打卡点。

  昔日的元荡湖深受污染困扰。约13平方公里的湖泊水面积,3/4属江苏吴江,1/4属上海青浦,无人负责无人管理,水质常年为劣五类水质。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沿湖污染源成为清水绿岸,元荡生态岸线逐步打开,优美的生态空间成为休闲好去处。

  低碳发展,点绿成金。2022年,长三角以3.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8.1%的GDP增速;以占全国16.7%的能源消费总量,产出了24.1%的GDP、26.6%的税收收入,提供了21%的城镇就业机会。好生态引来金凤凰。近期的一场招商引资对接会上,共有9个重点项目签约长三角地区,3个重点项目揭牌,总投资约154亿元。

  江海潮涌处,扬帆奋进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大胆突破,江海交汇、河湖相通的长三角正携手共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绘就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本报记者巨云鹏、宋静思、窦瀚洋、游仪参与采写)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