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广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6月16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第一届中国尼龙产业发展大会即将开幕

“中国尼龙城”——平顶山 引领技术创新 推进尼龙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6日   第 08 版)

  以“绿色转型、合作共赢”为主题,第一届中国尼龙产业发展大会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联合主办,平顶山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承办,将于2023年6月19日—20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举办。

  大会以平顶山市作为发起地和永久会址,每两年将举办一届,旨在促进业内投资、贸易和技术合作,推进尼龙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平顶山市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河南省平顶山市1957年建市,是新中国第一个自行勘探设计、开发建设的特大型煤炭基地,也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正式命名的“中国尼龙城”。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839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以尼龙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3.5%。

  产业基础优势向产业链供应链优势转变

  平顶山市是目前国内品种最全的炼焦煤和动力煤生产基地,现有煤炭资源保有储量中,炼焦煤资源占比54.6%。同时,拥有盐田展布面积400余平方公里,远景资源储量达3300亿吨。丰富的煤、盐等资源,为发展煤盐化工、尼龙化工产业提供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

  1981年,平顶山锦纶帘子布厂生产出全国第一卷“神马”牌尼龙66浸胶帘子布,拉开了平顶山市尼龙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序幕。经过多年发展,尼龙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平顶山市核心主导产业。2016年9月,平顶山市提出建设“中国尼龙城”的发展战略,并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创新实施“三五三”政企合作模式,持续实施“大尼龙、全产业链、国际化、创新引领”四大战略,从煤炭产业破题发力,由燃料到原料,再到新材料高端产业,实现从“中原煤仓”向“中国尼龙城”转型。

  尼龙产业影响力逐步提升

  中国尼龙城的规划发展得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201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尼龙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在平顶山市打造“一基地两集群”;2019年,以尼龙新材料为引领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2020年,平顶山国家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由于成效突出,前不久,平顶山市以尼龙新材料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近年来,平顶山市“三个100万吨”(100万吨己内酰胺、100万吨己二酸、100万吨尼龙切片)尼龙原料基地正在逐步形成,全市各类尼龙新材料产品产能已达300万吨,其中,己二腈项目的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平顶山尼龙产业影响力逐步提升,尼龙66工业丝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链式聚集、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逐步形成

  截至目前,平顶山市相继落地尼龙新材料产业相关项目200多个,从上游的煤炭开采,到煤焦化工、再合成尼龙原料,再到下游的尼龙聚合、改性、纺丝、织布、印染,以及聚氨酯、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制品等,已形成完整的煤基尼龙全产业链条。尼龙66民用丝、芳纶等高科技项目落地,平顶山尼龙产业逐步向高端化差异化迈进;引进先进成熟的聚碳酸酯生产工艺,生产高端PC材料,实现煤盐资源的高效利用。

  要素汇聚、功能集成的“375”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3”即“公、铁、水”三大交通体系。目前,在建的尼龙城铁路专用线可连通京广、焦柳两大干线铁路;沙河复航工程建成后,货船可在平顶山港通江入海,大宗货物运输费用大大降低。同时,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平漯周高铁、鲁山机场等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重大项目已经启动建设。

  “7”即七大要素保障体系。目前,中国尼龙城已形成完善的水、电、蒸汽、天然气、污水处理、公共管廊、人力资源七大要素保障,并通过引入第二气源、建设局域微电网等方式,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5”即五大运营服务体系,包括生产服务、物流服务、进出口服务、生活服务、产城融合服务体系。筹建尼龙新材料质量检测科研中心等,为企业提供产品检验检测服务;以沙河码头、铁路站场为中心建设物流园区,满足大宗原材料及工业品进出;完善进出口服务平台,为企业直接办理进出口货物通关、减免税审核等业务;尼龙城专家公寓、职工公寓等配套生活设施已投入使用;围绕沙河两岸打造生态走廊和生态小镇,建设金融科教中心、产业孵化园,完善城市商业服务和居住设施,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态势。

  逐步建立产学研用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在推动中国尼龙城发展过程中,平顶山市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支持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等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突破了尼龙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其中,突破己内酰胺、己二腈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实现原料自主供给;突破原液着丝技术,全系色丝实现量产,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尼龙66原液着色纤维生产基地;突破苯脱硫催化剂、苯部分加氢催化剂、水合催化剂相关技术难题,实现尼龙66盐、己二酸、己二胺等主要产品的高端化、差异化、国际化发展,直接带动下游帘子布发展公司、工程塑料公司产品品质提升。

  大力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实施“高校院所+技术平台+产业基地”模式,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中国化工集团开展合作,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3家,全国9个与尼龙有关的国家级研发机构平顶山有6个。近年来,这些科研机构先后参与30多项尼龙行业国家标准制定,承担50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平顶山市正在积极谋划建设40平方公里的白龟湖科创新城,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创新体系、完善创新生态,为中国尼龙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目前,平顶山市正实施尼龙新材料产业提升行动计划,以现有的平顶山“尼龙三区”(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核心,向平顶山全域拓展。计划到“十四五”末,完成投资500亿元,形成“三个100万吨”的尼龙原料规模,中国尼龙城入驻企业达到400家,主要产品产能达到400万吨,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成为世界领先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35年,产值规模达到5000亿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竞争力最强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使平顶山在“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转型发展道路上,朝着“深空、深海、深地、深蓝”探索延伸,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数据来源:第一届中国尼龙产业发展大会组委会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