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科技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6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更智慧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新谈)

喻思南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2日   第 19 版)

  有意识地培养可以与智能工具良好沟通的数字素养,掌握好驾驭这项新技术的本领,从而把握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应对好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回答问题、创作代码、翻唱歌曲……近期,被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技术被应用于许多新场景、新产品。这种利用现有文本、音频文件或图像创建新内容的方式,被视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新突破。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是更多数据、更强算力和大型语言模型共同作用的结果。海量且高质量的数据提供了充足的训练“养料”,高性能算力让快速学习成为可能,大型语言模型赋予其出色的理解和内容生成能力。生成式人工智能拥有强大的理解、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技术迭代,更高效的人工智能应用有望加速服务各行各业,成为智能时代新的重要工具。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在知识生产领域为人类提供便捷的基础服务。同时应当看到,人工智能能力来自人的设计,擅长按照规则操作,胜在超常的运算能力。大型语言模型在词语和意义之间建立关联,并输出接近人类理解的结果,靠的是来自人类的知识体系和文本训练。应该说,人工智能可以高效完成代码下达的指令,但仍然还不懂所做事情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工智能不断进化、与生产生活融合愈加密切,其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比如,人工智能生成近似原画的内容、构图等,可能侵犯了原创者的知识产权;大型语言模型处理、生成数据时,可能涉及个人隐私;人工智能技术被恶意使用,可能用来从事制造虚假信息、诈骗等违法活动。因此,必须前瞻研判相关风险,守住法律和伦理底线,推动人工智能朝着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

  从长远来看,在规范使用、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功能更加强大的人工智能将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帮手,人机交互协同也将极大提升效率,乃至激发创新活力。例如在艺术领域,有专业人士认为,艺术创作经历了人工创作、机械复制和数字化转型之后,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将人机结合的创作实践带入了新的智能化阶段。将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工具的创作者们正在大幅延展自身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体现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创作的全新赋能。

  拥抱更美好的智能时代,关键还在于人们如何更智慧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助于更加高效、便捷地生产内容,但可能也会因内容的“唾手可得”,使得原创性显得相对稀缺,让创作领域的诗意和创新领域的灵感愈发显得珍贵。因此,除了规避技术风险,人们也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可以与智能工具良好沟通的数字素养,掌握好驾驭这项新技术的本领,从而把握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应对好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不断获得原创性突破、创新性成果。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