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我从乡下调到富春江畔的杭州富阳城区工作时,除了新的工作岗位,其他几乎一无所有。
幸运的是,一位朋友为我免费提供住处。这套房子的两个房间分别住了两户人家,客厅里堆满了东西。我住的地方,仅能放下一张单人钢丝床。其他朋友恭喜我调到城里,要来看望。窘迫的我只能婉拒。
在那里,我住了足足一年。早上,下了恩波桥,我常常在桥头的包子铺买五个大肉包作早餐。恩波桥往东至鹳山,狭长的春江路两侧簇拥着低矮的木结构房子,我每天沿这条固定路线上下班。
当时妻子还在老家工作,老家离城区一百里路,我每个周末都会乘公交车回家。一个月来回四趟,车费占了工资将近一半。我清楚地记得,富阳汽车站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买一张车票需排队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上了车,我在长途班车上常常被挤得双脚离地。如今,这个曾经让我每周挤上挤下心惊肉跳的长途客运站,已经成为美丽的恩波公园。人们在这里悠闲地散步、打太极、跳广场舞。
有了孩子后,妻子也调到城区工作。我们不得不重新找一个住处。很快,我们在琵琶墩租了一个房间。这里的房子密度大,租金低。我们租住的地方大约四十平方米,加上母亲来帮忙带孩子,四个人住在一起。我和妻子上下班的交通工具,是两辆二手自行车。我们工资不高,除了养家糊口,所剩无几。没成想,时代的发展,很快给了我们安居乐业的好机遇。
在城区工作的第七个年头,我们终于凑齐首付,购买了一套商品房。房子虽不大,我们却十分乐意邀请朋友来家里小聚。我们买菜烧饭洗碗,忙得不亦乐乎。而身边的朋友们也大多在那段时间买了房子,同样邀请我们去做客。来来去去,好不热闹。
那几年,富阳城区一下子出现了许多新小区:名仕花园、天河小区、春江花园……人们从配套齐全的小区进进出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城区也似乎忽然长高了,许多写字楼拔地而起。一个又一个的综合体,吸纳众多人流,城市变得繁华起来。
富阳的称呼,发生了两次变化。富阳县改为富阳市之后,2014年冬天,富阳撤市设区,正式成为杭州市的一个区。
工作逐渐稳定,我们一家也慢慢融入了城区的生活。早晨,送孩子上学,然后到江边鱼市挑选最新鲜的江鲜。中午,去鹳山脚下的郁达夫公园散步。晚饭后,迎着徐徐江风,坐于江边的露天餐厅,悠闲喝茶。
这些年,我常常漫步于这个城区的角角落落,细细品味富阳之美。不由得感叹,水送山迎的富阳是多么令人陶醉,难怪六百多年前,大画家黄公望会选择在这里隐居,并创作出了《富春山居图》。如今的我们,正是生活在幸福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之中。
妻子很喜欢坐公交车,我对挤公交车则心有余悸。妻子不言语,拉着我坐公交车到城东市场买菜。从上车到下车,再坐回家,完全改变了公交车在我心目中的印象。车况非常好,司机热情好客,每个座位都非常干净。一路上,上上下下的乘客亲热地聊家常。在公交车站,妻子指着电子显示屏告诉我,这里可以随时观察公交车行进的实时情况,等候几分钟一目了然。
如今,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我们休闲时间相对充裕。周末,妻子提议去西湖边走走。可是我有点犹豫,开车去西湖边还要找停车位。妻子说,坐地铁去,很方便呢。果然,从小区出门,步行五分钟后,坐着地铁轻轻松松到了西湖边,精神抖擞地穿过北山路,经过断桥,漫步白堤。
富阳城区很小,城区内部双脚走走不成问题,但是要到更远的地方去,一度很不方便。但是这十年的变化,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富阳建成了“三铁”“三高”“三快速”:杭黄高铁、杭州地铁6号线、湖杭高铁;杭州绕城西复线、杭新景高速、杭淳开高速;彩虹快速路、春永快速路和中环快速路。交通的极大改善,让城市充满活力。
富春江畔有个村子,叫瓦窑里,与城区隔江相望,六千多年前,就已经有先民在这里居住。这表明,富春江两岸沿江区域是浙江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代又一代勤劳富阳人的建设,如今,富阳更加美丽和谐,我从进城之初的迷惘青年,变成了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和体验者。画里江南,幸福之城。这也许是对富阳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