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东盟青年营在广西、广东举行。来自东盟国家与中国的青年代表参加中国—东盟青年发展论坛,参访科创企业、生态示范点,走进乡村社区,体验非遗项目。在7天的行程中,记者跟访了来自老挝、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的4名年轻代表,听他们讲述对中国各领域发展的观察、认识和思考。
“中国的成功经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初夏的南宁,绿意盎然,鲜花盛开。5月17日,广西民族大学的拓印体验区人头攒动。放好瓦当,铺上宣纸,轻润纸面,来自老挝的迪希拉·玛尼萨坤小心翼翼地用拓包蘸取墨汁,轻轻拍打图案。“以前体验过不少中国传统手工艺,上手操作瓦当拓印还是第一次。”玛尼萨坤曾是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教务办公室主任,目前在广西民族大学攻读民族教育专业博士学位。
玛尼萨坤十分关注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实现创新突破。“扎染时千变万化的图案呈现了中国文化的创新内核,而绿色环保的制作流程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玛尼萨坤一边用橡皮筋扎住待染的布料,一边对记者说,“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观摩学习。”
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是老挝第一家孔子学院,于2010年成立。正是那一年,玛尼萨坤从云南昆明的大理学院毕业,主动请缨成为孔子学院首批志愿者教师。“发布培训公告时,我们担心报名学生不多而无法开课。没想到,同学们热情非常高,我们收到了1200多份报名申请。”
如今,中老两国民间交流互动越来越多。“很多中国人来老挝开公司、发展业务,来老挝旅游的中国游客也越来越多。同时,到中国留学成为很多老挝学生的首选。尤其是中老铁路开通后,来中国上学太方便了!”在南宁开往广州的动车上,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玛尼萨坤感慨地说,“10多年前我来中国留学,经陆路从老挝首都万象到昆明要走近两天时间,而今两地往来已实现朝发夕至。中老铁路让老挝人民迈入了快速列车时代。这个例子表明,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国家发展。”
几天的走访参观,让玛尼萨坤收获颇丰。在南宁,伶俐工业园聚焦智能制造,横州青年创业示范基地通过特色产业助力减贫,广西民族博物馆利用数字赋能保护和发扬文化遗产;在广州,明珠现代都市农业实验园展现现代化农业产学研合作硕果,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专注高端制造,华南国家植物园让人如入“花园城市”……一次次走访参观、一个个发展案例让玛尼萨坤体会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的成功经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要做东盟与中国友好交往的使者。”谈到未来计划,玛尼萨坤说:“我在中国留学多年,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国家。在中国完成博士学业后,我计划回到老挝的孔子学院继续工作,为两国友好合作培养更多青年人才,为推动老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减贫事业取得的成就让人赞叹”
最近,一段展示东南亚特色商品的小视频,让印尼青年外交协会主席迈克尔·西亚尼帕尔的社交账号收获了许多点赞。这段视频拍摄于南宁的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镜头里,泰国榴莲、马来西亚燕窝、印尼小鸡干脆面、柬埔寨香米、老挝啤酒等商品琳琅满目。
在青年营活动期间,西亚尼帕尔时不时会拿出手机来,或拍摄风光秀丽的乡村景色,或记录新奇的智能生产设备,或认真回复网友留言。“我把在中国的见闻发布在个人账号上,吸引了很多关注。世界各地的青年都对中国的发展充满兴趣,他们跟我一样,努力探寻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经验。”西亚尼帕尔说。
西亚尼帕尔今年32岁,这是他第三次来到中国。谈及参加青年营的初衷,西亚尼帕尔坦言,“我想了解中国的发展经验,看看中国是怎样消除绝对贫困、推动乡村振兴,怎样鼓励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他说,当前印尼面临着减贫、发展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等任务,可以向中国学习发展经验。
“中国减贫事业取得的成就让人赞叹。”西亚尼帕尔表示。在“数字时代的减贫行动”分论坛上,他了解到,中国不断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用数字技术为农业农村发展赋能;在广西横州现代农业产业园,他注意到,当地利用电商直播等途径拓展农产品销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中国很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西亚尼帕尔称赞道。
中国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也让西亚尼帕尔印象深刻。参观南宁伶俐工业园时,西亚尼帕尔在建筑材料智能生产车间停留很久。“智能生产线仅需20名工作人员,生产效率还能大幅提升,这样的科技创新手段有效地推动了产业升级。希望东盟与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开展更多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5月22日,雅万高铁开始联调联试,为全线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雅万高铁开通运营后,雅加达和万隆之间的铁路运行时间将从以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西亚尼帕尔期待,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印尼和中国之间将开展更多像雅万高铁一样的合作项目,造福两国民众。
“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充满智慧”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品尝茉莉花酒、体验茉莉花美妆产品……在横州茉莉花展馆内,马来西亚青年阿斯达·库玛卢频频点赞。“这次参观让我了解到一朵茉莉花如何‘开出’一个产业,帮助农民致富。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充满智慧。马来西亚各地也有不少特色农产品,我们可以把中国的经验推广到马来西亚去。”
库玛卢是马来西亚彭亨州秘书办公室行政部副部长,也是个历史迷,平时很喜欢阅读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参加活动期间,库玛卢每天都会读一读手机里下载的《孙子兵法》,“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智慧,这本书对我的工作和生活很有启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08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那次游历像是推开一扇窗,让我看到一个充满魅力的中国。”库玛卢说,从那时开始,他就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国,曾多次到访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桂林等城市。
横州盛产茉莉花,当地就地取材推动茉莉花产业不断发展。幽香的茉莉花茶、轻盈的茉莉团扇、芬芳浓郁的茉莉精油……横州培育了多个以茉莉花为元素的本土知名品牌,带动了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开发香水、精油、护肤品等高附加值产品。2022年,当地茉莉花产业综合总产值达152.7亿元,每亩花田每年为花农增收2万多元,带动34万花农致富。因花而美、因花而富,茉莉花的故事让库玛卢赞不绝口,“各式各样的茉莉制品通过电商平台远销海内外,还吸引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来。大家因种植茉莉花过上了好日子。”
南宁青秀山峰峦叠嶂、郁郁葱葱,广州华南国家植物园百花绽放、姹紫嫣红,南沙水鸟世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览中国大地、走访城市乡村,让库玛卢真切感受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中国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他说。
今年是中马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明年两国将迎来建交50周年。近年来,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东海岸铁路项目稳步推进、“两国双园”模式开创共建共享新篇章……“中企参与建设的这些项目有助于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帮助青年人提升职业技能、拓宽职业前景。”库玛卢如今正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国家间合作机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的研究范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造福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希望马来西亚与中国深化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这里的创新创业氛围令人振奋”
“很高兴新冠疫情之后能来到中国,和中国及东盟其他国家的朋友面对面交流。”新加坡国家青年理事会青年领袖代表陈琦韵曾在中国香港留学,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
谈起此次参访的印象,陈琦韵用了两个关键词:“科技创新”和“志愿服务”。
在广州市南沙区,陈琦韵体验了安全、便捷的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汽车在传感设备的支持下实时监测路况变化,自行选择驾驶路线,“驾驶感很新奇,也很舒适。”在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陈琦韵了解到中国在空天科技领域的技术研发、装备建设以及空天飞行器产业化推进等方面的情况,“让人感到非常震撼。”在明珠现代都市农业实验园,陈琦韵实地参观了鱼菜共生4.0、数字渔场·桑基鱼塘等项目,感受科技与现代农业交融的魅力。
“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了积极的正向循环。”陈琦韵表示,随着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端产业不断取得突破,“中国为全球科技创新贡献了强大动能。”
陈琦韵曾在荷兰等国的初创公司实习,对于创业政策非常关注。“粤港澳大湾区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她以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创享湾为例,从提出创业方案,到初创公司的经营运转,再到产品的推广宣传,创享湾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帮助更多创业者把握大湾区发展机遇,“这里的创新创业氛围令人振奋。”
“中国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如何?”“研究生支教团有没有短期项目?”“报名志愿服务以后,有哪些培训服务?”……青年营期间,无论是在广西民族大学举办的中国东盟青年交流座谈会,还是在华南国家植物园举办的志愿服务交流座谈会,围绕如何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陈琦韵频频提问。
陈琦韵表示,志愿服务代表着回馈社会的精神。中国青年踊跃参与乡村支教、环保项目、敬老服务等志愿活动,形成了良好且浓厚的志愿氛围。“新加坡也提出了‘青年行动计划’,鼓励青年群体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中国在志愿服务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陈琦韵说。
中国与新加坡在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产业等领域具有互补优势。在广州参观期间,陈琦韵主动向记者提及新加坡与中国合作建设的中新广州知识城项目。在她看来,这是新中双边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创新典范。“知识城项目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目前已经两次扩容,这样的双边合作成果将进一步惠及两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