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西南角,有一家湖畔书店,因落地窗延伸至水下而走红。走进书店,人的视线与水面平齐,形成一个从纵剖面观察水下世界的绝佳窗口。
窗外,阳光照进清澈的湖水,茂密的水草随水飘舞;敏捷的游鱼摇鳍摆尾,悉心护住一群芝麻粒大小的鱼苗。
窗内,几个小朋友屏住呼吸观察吸附在玻璃上缓慢移动的螺蛳,目不转睛;年轻人捧着咖啡,倚在沙发上,读几页书,看一眼窗外的碧水蓝天。
如何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如何在城市建设中“聚焦人的感受”?在探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建设中,四川天府新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公园城市为人民。
70.1%的蓝绿空间占比,是天府新区营造宜居生活空间的底气。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城市中建公园”转变到“公园中建城市”,城市规划从“沿路摊大饼”转向“拥绿亲水”“组团发展”,城市建设追求“因天材,就地利”,依托兴隆湖、鹿溪河、龙泉山等独特风光,天府新区呈现出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画卷。
公园城市人民建。
2万份问卷,勾勒出一所公园城市中的理想校园。在探索公园城市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天府新区在全国首设公园城市建设局,又在公园城市建设局内首设理想街区处。为了建好理想校园,理想街区处通过问卷征求意见,邀请市民共同参与设计方案评审,大到图书馆和活动空间怎么规划建设,小到大门朝哪里开、种些什么植物。
公园城市不是简单的“公园+城市”,而是探索解决什么样的城市能让居民生活更加宜居宜业这一长远问题。答好这个问题,市民最有发言权。从面向公众征集湖畔书店设计方案,到回应市民亲近绿地需求更换草坪草种,市民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感、认同感不断增强,也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更有凝聚力。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自然风貌,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发展路径。未来的公园城市,可能是“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也可能是“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公园城市面貌或许千姿百态,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