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防科技大学优秀毕业校友报告会现场,毕业校友林裕昌受邀为大四学员们作报告,分享自己在部队建功立业的经历与感悟。
林裕昌2019年从国防科大毕业,不到4年的时间里,长期带队在备战一线执行任务,因出色完成重大任务,获得全军一等成果奖、连续两次荣立个人二等功。
从普通军校学员到优秀中尉参谋,林裕昌踏着改革强军的时代鼓点一路成长。他的青春履历,是国防科大人才培养供给侧精准对接未来战场需求侧的生动映照。
紧紧扭住为战育人这一关键,国防科大以“培养通晓战争的科技专家和掌握科技的军事专家”为目标导向,建打仗学科专业、教打仗急需内容、学打仗管用本领。
在电子对抗学院某团队教研室,教授王海正从部队收集来的需求清单中凝练研究课题。王海从教以来,常常行走在边防侦察点位,破解备战过程中的难题,并将演训一线的成果、部队装备的底数信息融入课堂,使教学更加贴近实战需要、部队需求。
“追着硝烟”搞教研,“闻着战味”育人才。ATR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深入陆军某部,就智能巡飞弹通用化平台项目的任务需求和应用模式展开调研;信息通信学院某教研团队派出百余人次赴一线部队、科研院所等地了解备战需求、开展技术交流;学校联合部队成立专家组滚动推进课程教材建设大会战……
教学成果怎么样,实践任务来检验。前不久,陆军某训练场,一场实战化演练拉开战幕。与以往不同,此次演练的中军帐中多了新面孔——国防科大无人作战系统创新团队成员。
演练现场,团队成员指导官兵操作某型智能化作战单元。指挥大厅内,无人机实时传回的数据信息汇聚“云端”,战场态势图一目了然。
翻开新年度服务部队的计划表,团队成员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从练兵实践中发掘科研课题,邀请部队官兵联合攻关,将实验室里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应用到演兵场上,在炮火硝烟中接受检验。
团队负责人表示,释放无人作战系统科技效能,不仅需要实验室里的“头脑风暴”,更需要演兵场上的“沙场风暴”。
如今,国防科技大学校园处处洋溢着昂扬奋斗的气息,涌动着岗位建功的热潮。一批批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员怀着强军之志,走进课堂、走入实验室,带着打赢本领从这里走向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