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5层,《罗纳河上的星夜》前围满参观者。这幅由梵高于1888年创作的作品,勾勒了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勒的夜景。河畔小舟、黄色星火,短促的笔触、浓厚的颜料,展示着画家创作高峰期时独有的艺术风格。
5月的法国南部,鲜花盛放,乡村景致五彩缤纷。沿着梵高的足迹,我来到阿尔勒。今年正值画家诞辰170周年,原本游人如织的小城更加热闹非凡。
傍晚时分,走进梵高笔下的咖啡馆:黄色灯光,蓝色夜幕,远处灯影憧憧,色彩对比中呈现出一派热闹生动的景象。这里曾经是梵高最常光顾的地方,如今依然保持着画中的样子。从咖啡馆步行不到10分钟,便到达罗纳河畔。在梵高笔下,这里是五彩斑斓的:海宝蓝的天空、皇室蓝的水面,映射在水面上的黄色灯光,还有一对穿着蓝色调衣服的恋人在河畔牵手夜行,女子裙摆上的一抹红色那样醒目……
时间回到135年前。1888年2月,未满35岁的梵高厌倦了城市的繁忙生活,决定前往南方生活,追寻“更灿烂的太阳”。从巴黎出发,经过15个小时的旅程,梵高在阿尔勒站下了火车。刚抵达时,冬日寒冷尚未消散,几周后,天气变得温和起来。他步行游览这座小城,在和煦的春风和灿烂的阳光中寻找新的灵感。这里依然保持着古朴的历史风貌和古罗马遗迹,细窄小巷两侧的彩色房屋别有风情,小城周边大片向日葵田在热烈的阳光下格外迷人,夜晚的罗纳河静谧又催生无尽想象……原本,画家只计划在此短暂停留,然后前往更南部的马赛。然而一到阿尔勒,他便感到,这里充足的阳光、迷人的色彩、多样的风景、安静的生活,正是自己创作所需要的一切。
当年5月,梵高在阿尔勒租下一所黄房子。这座建筑于1944年遭到轰炸,如今已不复存在。在遗址对面,摆放着梵高创作的《黄房子》印刷品,从中可以一窥画家对即将展开的新生活的热切:深蓝色的天空下,黄色的房子搭配着绿色百叶窗,院子内部隐约可见一座小花园。在另一幅《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房间内部装饰极为简单:一张小床、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以及一些生活必需品。梵高想把房子设计成真正的“艺术之家”,正如他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所说:“房子给我带来了安逸感,从现在起,我感到我正在为未来工作”“在这间房子里,我可以生活、呼吸、沉思和作画”。
对时刻追逐创作灵感的画家而言,黄房子是个理想的住处,步行几百米,便可到达开阔的田野,可以尽情描绘令人着迷的乡村风情。正是在这里,梵高迎来绘画创作的高峰时期。在14个月多的时间里,他的灵感不断涌现,绘画技法愈加成熟,色彩也不断明亮起来。他在阿尔勒创作出大量绘画和素描,《向日葵》《夜间的露天咖啡座》《播种者》等名垂画史的杰作,都完成于此。
每天,梵高都顶着普罗旺斯的阳光去野外作画。他不舍昼夜,尤喜画黄色的阳光。那黄色在深蓝色的背景下熠熠发光,如同夜幕下的金子。他直视太阳,寻找更多亮色,直到眼前的景象开始摇晃。因为不戴帽子,他的头顶渐渐被烈日晒秃,周围的居民还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做“伏热”,意为“红头发的疯子”。夏日,他画下收获的场景。梵高基金会艺术总监彼斯·库里格说:“梵高寻求在现场作画,贴近在土地上劳作的朴实的人们,他认为自然、天空和大地滋养了我们。”
阿尔勒也见证了梵高和高更友谊的决裂。1888年秋天,高更来到黄房子,两人一起工作、相互启发。然而好景不长,艺术竞赛逐渐演变为愈发激烈的争执。当年12月,在一次激烈争吵后,梵高切断自己的左耳。高更随后离开阿尔勒,梵高“艺术之家”的梦想就此破灭。1889年5月,梵高前往位于圣雷米的精神病院治疗。一年后,梵高在弟弟的建议下,来到瓦兹河畔欧韦尔,并在这个宁静的村庄中度过了最后的岁月。
阿尔勒是梵高创作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我画太阳时,要画得让人们感觉到它以可怕的速度在旋转”——阿尔勒的太阳仿佛成为梵高的“第三只眼”,把“星空烧成粗糙的河流”,把“土地烧得旋转”……今天,在阿尔勒,人们沿着梵高的足迹,探寻这位后印象主义画家短暂而传奇的艺术生命。在画中,在灿烂的阳光下,人们更能深深地感受到,这位伟大画家不仅以浓烈色彩,而且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向艺术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