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党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5月16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

乡村干部强 发展思路多

本报记者 郑 壹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16日   第 19 版)

  “经核算,我们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319万元,可支配收入179万元,按规定程序,提取102万元进行分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新华村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上,乡亲们笑容洋溢。

  曾经的新华村,耕地撂荒严重,村集体经济疲软不振。在4年时间里,村集体经济收入能增至300多万元,这是如何实现的?

  “党建立头功。”新华村党总支书记李春景说,港南区建强基层党组织队伍的一系列举措,帮助新华村配强班子、打开思路、盘活资源,激发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动力。

  新华村曾出租1400多亩林地和山塘,但每亩平均租金只有10多元,对村集体经济支持有限,发展找不到突破口,村民对此意见很大。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港南区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队伍,通过公开储备后备干部、内部观察培养、乡贤返乡等方式,储备了一批质量高、能力强、年轻化、有干劲的村干部后备队伍,为调整优化干部队伍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华村从后备干部库中择优选聘了3名年龄40岁以下、学历本科以上的村干部。新的村两委班子结构更优,干事劲头也更足。

  村两委研究发现,由于当年签订的合同不够规范,导致土地发包价格过低、周期过长。为了清理不规范合同,村党总支带领党员走门串户,讲政策、说利弊,并在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下,列出问题合同清单和处置工作清单,与承包商进行沟通。不规范合同处理完毕后,共清理出2800多亩林地、山塘。通过重新签订合同,每亩租金最多增至4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到70万元。

  壮大村集体经济,仅靠租金收入还不够,必须想办法“造血”。如何寻找突破口,成为盘绕在村干部心头的问题。

  港南区鼓励各村进行经验交流,并下拨专门经费,用于村党组织外出学习调研,推动各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吸取其他地方先进经验,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新华村党总支组织班子成员前往港南区东津镇和覃塘区樟木镇等地学习土地流转的先进经验。结合新华村实际,村两委决定推行“确权不确地,小块并大块”的土地流转模式。“以土地入股,把撂荒的耕地流转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先由村集体垫资平整,再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新华村驻村第一书记陈东说,除去耕种成本,把收益按股分红给农户,既能增加个人收入,又能壮大集体经济,一举两得。新华村采取“合作社+农户”“村两委+能人”的模式发展产业,把流转出来的1500亩土地加以整治,规模化发展富硒水稻、糖料蔗等特色产业。

  不久前,新华村还签订了4000头肉牛的养殖合同,准备利用甘蔗、玉米、水稻的秸秆养牛,延伸产业链,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我们考察了来宾市武宣县、象州县等地秸秆养牛产业的发展经验。村里设施农用地较多,水稻、甘蔗的大量秸秆又难以处理,‘养牛+秸秆利用’项目为我们提供了发展新思路。”陈东介绍。

  在干部队伍优化和“走出去”的双助力下,港南区村集体经济实现大幅提高,2022年收入总量比2020年增长了75.64%,10万元以上村达到78个,占比51.65%。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