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各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充分发挥群防群治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记者探访3个基层政法单位,记录他们化解纠纷、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检察院——
公开听证,协力维护公共利益
本报记者 常碧罗
在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检察院,随着群众走进听证室,一场公开听证会便开始了。
不久前,荣昌区人民检察院接到群众反映,从事焊接加工的门店造成了空气污染和噪声扰民。此前,检察机关调查发现,不少从事焊接加工的门店没有配套使用净化设施,在加工过程中直接排放一氧化碳等气体。部分经营者在门店外露天加工,产生高强度噪声、强光及辐射。小区业主和焊接商户的矛盾一触即发。
检察官进一步了解得知,类似情况较为普遍。如何通过一案的解决来化解同类矛盾?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的指导下,荣昌区人民检察院将相关行政机关、街道社区、焊接门店、群众代表召集到一起,进行案件听证。
“为了促进司法公开,我们会对部分案件召开听证程序,就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案件处理等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听证会开始前,检察官张皓宇向大伙儿解释“公开听证”的含义。
“这件案子具体要怎么整改?”现场,人民监督员迫不及待地问出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现场,镇街负责人给出了答案——荣昌区人民检察院在问题突出的11个镇街立案磋商,召开推进会达成共识:由各镇街履行好日常管理职责,主管部门统一制作责令整改通知书并派员分片指导,230家商户均安装了烟尘收集器、遮光板等污染防治设施。
“群众权益要保障,但商户的合法合理权益也要保障。在整改中,是否兼顾了商户的权益?”在提问环节,听证员蒋如清问。
“净化设施需几百元,整改成本并不高。商户认为配备这些设施后,加工更规范了,对自身也是一种保护。”行政机关代表说:“这几个月,我们都没有收到针对焊接扰民的投诉。”
“我是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居民还关心一个问题:如何保持整治效果,防止反弹?”听证员吕继泽说。
“230家商户均承诺,不在室外加工,不在中午和晚上加工。我们会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反弹。”行政机关代表说。
“行政机关已依法全面履行环境保护监管职责,检察建议内容得到有效落实,公共利益得到有效保护。”随着听证员对评议结果的宣布,这一因焊接污染引发的难题终于被成功化解。去年以来,重庆检察机关主动作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累计开展检察听证1611件。
河北省三河市人民法院燕郊法庭——
法官包村,提供多元司法服务
本报记者 邵玉姿
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大柳店村村民张海家的院子里有5棵老槐树。一到春天,槐树枝繁叶茂,张海看着尤为欢喜。但对于邻居苏玉而言,这几棵树不仅影响了采光,而且树枝划落瓦片造成漏雨和墙面开裂。为此,两家没少闹矛盾,苏玉还一纸诉状把张海告上了法庭。
在驻村法官工作站里,燕郊法庭庭长、大柳店村“包村法官”牛宝卫了解事情后,主动介入,先了解事情缘由,然后带着双方直奔现场调解。
牛宝卫先对张海摆事实讲道理、讲清利害关系:“树每年都在长,要是不修剪,到时把人家房子给划喽,那咱不仅要强制执行把树砍了,你还得赔偿经济损失。”同时,对苏玉耐心劝导:“我们也都调查了,其实以后让张海勤修剪,就没啥风险。大家都是邻里,可别伤了和气。”就这样,开庭当天,两家人在驻村法官工作站握手言和。
为了深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强化基层诉源治理,2018年开始,燕郊法庭开展了“无诉讼村街”建设工作,推动基层法官下乡村、进社区。2022年年初,燕郊镇正式建立了“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在全镇55个村庄设立法官工作站,通过实行“包村法官”分片责任制,及时为群众提供对接立案、全程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多元司法服务,推动村里纠纷在村里解决。“法官工作站在村委会挂牌,牌上印有联络法官的基本信息,村民遇上法律难题能随时联系。”大柳店村党支部书记王东旭说。
北蔡各庄村是拆迁改造村,村民“上楼”变居民后,停车成为困扰村里的一大问题。不久前,两名村民就为此产生了争执。“包村法官”王玉民了解情况后,联合村干部开展调解工作,从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讲到邻里和睦相处的原则,推动双方握手言和。
“依托法官工作站,我们不仅推动了乡村普法工作的开展,实现调解关口的前移,同时还针对涉农诉讼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全方位诉讼指导。推动实现送法到家门,纠纷不出村。”牛宝卫说。
自“一村一法官”机制建立以来,燕郊法庭共办理涉邻里家庭矛盾纠纷565件,结案464件,接听咨询电话760余次,共协助各村调解纠纷501件。去年下半年起,三河市人民法院全面推开“一村一法官”机制,实现了395个建制村全覆盖。
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周浦派出所——
精细治理,从源头减少治安风险
本报记者 巨云鹏
凌晨,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多市民都已入梦。但在位于浦东新区中南部的周浦镇,炖羊肉的香气刚开始在街巷里飘荡。缤纷的夜经济让凌晨的周浦镇人来人往。“我们属地派出所最大的责任,就是维护好治安环境。”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周浦派出所所长沈泓说:“精细治理、主动防范、主动干预、主动介入,是将矛盾纠纷和治安事件化解在源头的最好方式。”
联防联控
及时出警
周浦派出所指挥大厅,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智慧大屏显示着整个辖区的概况:总面积22.4平方公里,总人口18.9万人,6300多家企事业单位,28个社区,还有乡村、农田……
周浦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副主任刘念介绍,辖区人员呈现双重“潮汐式”流动特点:一方面是大量在中心城区工作的居民早出晚归;一方面是辖区内大量商业综合体和餐饮类场所,吸引周边市民前来。刘念说:“辖区内170多家夜宵餐饮类场所,是我们治安管理重点关注的对象。”
在周浦镇中心的步行街附近,“周浦夜市”人流量大,酒后滋事、噪声扰民治安案件频发,最多时曾有过民警一晚上出警20余次的记录。
“我们从落实商家的主体责任入手,把矛盾纠纷发生、扩大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沈泓说。派出所对辖区170余家夜宵餐饮场所逐一建档立册,在分析过往矛盾纠纷产生过程的基础上,联合相关部门,建议商家停售玻璃瓶装酒饮,改以易拉罐饮品为主销售,座位改用塑料材质桌椅,水杯则用亚克力材质。
同时,周浦派出所加强夜间防控力量,增配专职民警带队巡逻。派出所组织夜间经营场所共同组建“平安商户联盟”,加入联盟的商家和民警共同加入微信群,一旦发现纠纷苗头,商户安保人员可直接向值班民警报告,第一时间介入处理。
分析警情
找出原因
从数据分析看,周浦派出所每天处置的警情中,交通类警情已经占到60%,平均每天50—60起。
周浦派出所辖区有个小区名为御沁园,其中过半数的警情由停车引起。周浦派出所对相关警情梳理后,走访了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并对小区周边道路情况进行勘察,发现这个小区车辆保有量对于停车位来说已经远超负荷。
御沁园小区分为东西两个片区,中间隔着一条周康路,路两边没有沿街商铺,且人行区域的上街沿极宽,单侧足够两辆车并行。“我们在广泛征集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将靠墙一侧开放给小区内住户临时停车。开放时段为每天晚7点到第二天早7点,其他时间段,安排警力巡逻处置。”周浦派出所副所长沈振说:“该举措释放停车位近100个,实施至今1年多,御沁园交通类警情大大降低。”
周浦派出所辖区内有一座商业广场,工作日人流约在7万人次,双休日突破10万人次,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巨大。
商户聚集,身着各种颜色外套的外卖小哥穿梭其中,乱停乱放加剧了交通拥堵。派出所调出专门警力,负责统筹商圈的交通整治工作,督促商场方指派专人负责非机动车停车管理,积极会同交警开展联合执法,对乱停、乱开等现象开展整治。
“做好基层治安工作和矛盾化解,要主动上前、溯源治理,找出警情背后的原因。”沈泓说。
内外联动
提升效率
前不久,周浦派出所第三责任区警务队民警唐源收到辖区内一家企业财务人员打来的电话:在一个建立不久的聊天群里,“老板”指挥把一笔款项转到某个账户,转了一半,财务人员突然想起唐源此前做过的反诈宣传,怀疑自己遇到了电信网络诈骗。
“你立刻把对方的账户信息告诉我。”唐源一刻没有耽搁,立刻启动止付冻结程序,好在反应及时,诈骗分子暂时还未将账户里的钱转出,这笔23万元的款项被成功追回。唐源长舒一口气,这是他近期靠普法宣传阻止的第二起电信诈骗案件。
周浦派出所依托综合指挥室对每天的反诈警情细致梳理,同时进行视频回放抽查,不断通过实践优化反诈举措。此外,每周的“周浦讲堂”会邀请不同专业特长的民警上台授课,培养派出所民警“一专多能”。
在内部警种联动的同时,周浦派出所加强了与其他派出所的联动。在上海市公安局的领导下,包括周浦派出所在内的9个派出所开展了打击防范整治一体化专项行动,包括开展跨区域侦查打击、案件串并、清查整治等。
“在通信、人员信息等方面,各个派出所实现了互通有无,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及时协同布控。”沈泓说。经过持续的资源整合、联勤联动,周浦派出所辖区与周边毗邻区域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盗窃类警情更是大幅下降,与2019年相比,警情下降了41.4%。该所入选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