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
行走寿光,对这句话的理解更为深刻。
从第一代土棚到集纳120多项专利的“七代棚”,寿光人靠科技实现“一招鲜”。育繁推一体,实验室连大棚,分子育种等新技术,让一个个新品种从这里走出。创新经营体系,创新城乡融合机制,“人地钱”要素集聚,“浇灌”蔬菜产业茁壮成长。一幅幅图景,拼接出“蔬菜之乡”发展新貌。科技增动力,改革添活力,双轮驱动,为做大做强“菜篮子”提供了强劲动能。
科技和改革,融入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基因”。回顾发展历程,产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正是靠科技和改革破解。家家户户都种大棚,可土地有限,就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市场竞争激烈,就抢先发力标准化,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消费者要吃得好吃得安全,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绿色发展,确保蔬菜质量安全。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扩总量、应变量、提增量,寿光蔬菜产业不断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从寿光看全国,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超大规模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化解资源约束、环境压力等,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农业科技和改革创新。寿光蔬菜产业的不断升级,深刻地印证了这一道理。
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要瞄准产业所需,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等领域,整合优势科研资源,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针对农业科技创新周期长等问题,要舍得下力气、增投入。农业技术要在田野生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鼓励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针对大市场和小农户的关系,要重点扶持一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激发经营活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久久为功、系统发力,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开辟新赛道新领域,定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更为强劲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