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4月06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乡村教育应有乡土特色

苗诗悦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06日   第 05 版)

  在山东菏泽,乡村学校利用乡土资源开设田园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涵养精神、塑造品格;在重庆潼南,乡村学校成立少年宫,为学生学习剪纸、竹编、扎染提供平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四川成都,乡村学校深入挖掘当地陶艺产业文化价值,引导学生动手体验,感受劳动之美、创造之美……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具有乡村特色的教学课程,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乡土性是乡村教育的文化底色。作为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广大农村地区有着源远流长的乡土文化。乡土手艺、民俗礼仪、民居建筑等等,包含民间的创造智慧,维系和凝聚着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这些特色乡土文化,本身就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乡土文化滋养乡村教育,可以有效提高乡村教育资源的供给质量。

  我国地域辽阔,“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乡村风貌、乡土文化各具特色。这决定了乡村教育要多关注本土文化生态。在设计课程时,乡村学校不妨因地制宜,将本地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社会文化知识,气候、动物、植物等自然文化知识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与乡村的文化联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场景、山林田野自然景观等教学资源,搭建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教学场景,开展体验、参与、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厚学生对乡村的文化认同感。

  优质的乡村教育,不仅要具有鲜明的乡村特色,也要实现数字技术与传统教育的融合发展。如今,随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加快建设,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越来越多乡村教师和学生,通过网上平台就能享受到海量的教学资源、获取丰富的学习机会。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乡村教育数字化水平存在差异,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快薄弱地区乡村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资源更新,持续加强乡村教育数字化应用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提高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数字素养。畅通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乡村教育数字化建设的机制,用更高水平的资源配置标准支撑乡村学校发展,有助于补齐乡村教育短板,让乡村教育品质“立”起来。

  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促进乡村教育与本土文化、地域特色紧密结合,推动乡村教育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一定能让更多农村学生拥有深厚文化自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养更多英才。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