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放眼三秦大地,广袤的关中平原、壮美的黄土高原、秀丽的陕南山区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气候资源孕育出了丰饶的物产。
近年来,陕西省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粮食调控有力有效,产业发展提速增效,保障机制全方位夯实,为守好“大国粮仓”作出了贡献。
强化保障 筑牢粮食储备“压舱石”
从古法储粮,到科技赋能的现代智慧粮仓,三秦大地粮食储备和建造粮仓的历史悠久。位于陕西省大荔县的丰图义仓于1882年开建,建成于1885年,历经13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国内保存完好且仍在储粮的清代粮仓,不但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而且为研究中国古代粮仓建筑艺术、了解中国储粮历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丰图义仓”的取名有“丰年储粮,荒年赈灾,储粮备荒,防患于未然”之意。百年来,丰图义仓一直承载着储粮功能。每年夏季是丰图义仓入粮之时,依托传统设施和现代化的粮食储备技术,这座粮仓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
粮仓是粮食储存保管的重要硬件设施。近年来,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智能化升级改造128个库区,大力开展绿色仓储改造提升行动,2022年首批启动实施19个项目,总投入1.9亿元,对全省20余万吨仓容进行仓房气密性、保温隔热、气调控温等功能性提升;在仓容不足地区开展高标准粮仓建设,补齐市县粮食储备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政府储备粮食绿色仓储覆盖面。截至2022年底,陕西标准仓房仓容共830.5万吨。此外,在全省推广新型储粮装具20余万套,年均节约粮食1万余吨,有效提升“藏粮于民”的水平。
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夯实粮食储备,完善应急供应网络体系,加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做好粮食应急保供。2022年完成新增4亿斤地方粮食储备入库验收,地方粮食储备总规模达历史新高,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扎实推进粮食应急“保障圈”建立。截至目前,陕西共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共600个监测网点,监测原粮成品粮11个品类,确立各类型粮食应急保障企业2358家,陕西省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密切监测原粮和成品粮油市场价格、销量、库存等情况,及时进行预调微调精调,确保市场稳定。
为深化粮食产销合作,增强粮食供应链韧性和保障能力,陕西粮食企业积极“走出去”,全力守护千家万户“粮袋子”。近年来,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简称“爱菊集团”)依托“一带一路”走出国门,与哈萨克斯坦粮油企业实现产销对接、优势互补、并肩发展,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爱菊集团把来自中亚的面粉、食用油送上陕西百姓餐桌。
多措并举 产业助力打造粮品牌
近年来,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构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和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开展“陕西好粮油”品牌建设,提升粮食产后服务水平,提高优质粮油供给能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助力粮食产业发展。2022年,陕西省第二轮优质粮食工程开局良好,省级粮食专项资金规模增加1.2亿元,首批54个项目全部启动实施,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目前,已建成覆盖全省产粮大县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省市县三级粮食质量监测体系。覆盖全省产粮大县的58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清理、烘干、储存、加工、销售等“五代”服务或“一卖到位”等便捷服务,有效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实现粮食提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坚持以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为重点,为全省80个质检机构配备3489台(套)仪器设备。建成的市县机构和风险监测点,主动为政府部门、种粮大户提供出入库质量把关、技术咨询、粮质共享等服务,全方位提升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科技创新是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近年来,陕西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印发“十四五”期间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确定粮食质量监测、绿色储粮技术、健康粮油研发等6个重点攻克领域,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商洛学院等高校签订科技和人才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商洛学院设立粮食工程本科专业,整合优质资源,集中力量攻坚,形成粮食“产学研”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兴粮兴储战略在三秦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品质强则品牌强,品牌强则产业旺。陕西粮产丰富、特色鲜明,是优质小杂粮、优质麦、富硒粮油的重要产区。陕西持续推进“陕西好粮油”品牌建设,围绕“陕西好粮油”主品牌,在优先打造“延安小米”“安康富硒粮油”子品牌的同时,分步协同实施“关中优质小麦”“榆林荞麦”“汉中洋县黑米”“商洛玉米”等区域特色子品牌的创建和优化提升,全方位擦亮“陕”字号粮油公共品牌,陕西粮油产品价值持续提升。陕西粮油产业稳步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分散到集聚、从单一性到多元化的跨越式发展。
作为“陕西好粮油”的主要区域公共品牌,近年来,“延安小米”通过推荐优质谷子品种,规范生产技术,建立生产基地,兴办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品牌经营,产业化水平、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如今的“延安小米”,走出了一条绿色品牌发展之路。
截至2022年底,陕西省先后有64家企业78个产品入选“陕西好粮油”产品名单,其中15家企业17个产品获得“中国好粮油”称号。
统筹布局 着力端牢“陕西饭碗”
粮食安全,关系国家经济的大账本、国家安全的大战略,守护“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是责任,更是担当。近年来,陕西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能力建设等环节粮食安全保障基础,聚焦重点难点,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注重建章立制,着力从严监管,不断强化区域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挥好指挥棒,陕西扎实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陕西省委省政府粮食安全责任清单印发实施,市县党委政府对标看齐。采取一把尺子量到底、实地考核全覆盖的方式,扎实开展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项目资金奖补机制,对考核前三名的市(区)给予项目奖励。各级党委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显著增强,区域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在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陕西省排名大幅提升。
2022年2月1日,《陕西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制定印发《陕西省省级储备粮食仓储管理办法》《陕西省地方粮食储备管理问责办法》等制度规范14项。陕西管粮管储制度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加强粮食监管,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的通知》,开展省级储备粮信息化监管,探索“穿透式”监管新模式。认真开展省级储备粮管理年度考核和省级储备粮轮换业务专项检查等,发现问题从严处置、严肃问责,切实维护粮食品质和粮农利益。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三秦大地,千里沃野,硕果累累。未来,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奋力描绘三秦大地壮美的仓满廪实画卷,谱写陕西粮食和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数据来源: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