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乡甜

徐 楠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9日   第 20 版)

  飞云江下游南岸的浙江瑞安马屿镇是我外婆的家。那里蔗田成片,家家做红糖,儿时熟悉的景观都被甜蜜的气息笼罩着。我的乡愁是甜的。

  马屿糖蔗身段纤细,表皮白中带黄,蔗节上长着软软细细的绒毛,洗干净后像璞玉一般晶莹。糖蔗吃起来口感紧实,糖分很高,适合炼糖。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齐梁时期,马屿人就开始种植糖蔗、压榨制糖,直到现在,仍采用流传千年的古法制糖。

  马屿红糖很有特点。颜色是浅浅的土黄而非深红色,最出名的马屿上安村红糖,嫩黄中带着粉色,色泽诱人,香气扑鼻。老一辈人说,马屿红糖还会“爬”呢。因为红糖刚做出来的时候,非常松软、细腻,仿佛散落的积雪,又像松松的流沙,看起来就像是红糖颗粒在“爬”一样。这说法可真形象。

  一代代马屿人生活中离不开糖蔗和红糖。过年的时候走亲访友,大家要带上几捆糖蔗,祝福新年进步节节高。结婚、生子、乔迁的大喜事,更是离不开红糖这滋补喜庆的佳品。

  糖蔗在秋末冬初采收,小时候天气一变冷,我就开始盼着去马屿,因为这时候有清甜多汁的糖蔗吃。

  那时候每次从瑞安市区去外婆家都是个大工程。交通不便,短短十八公里的路程要辗转两个小时,先坐渡轮穿过飞云江,换乘小面包车颠簸一个多小时后,终于看到一片片黄绿色蔗田。看到一株株高大的糖蔗,红糖那厚重的甜香味就已经在味蕾里弥漫。我欢呼雀跃起来:“外婆家快到了!”最后一项交通工具是人力三轮车,一路骑呀,骑呀,经过老街上的南货店、裁缝铺、小吃店,经过一排排晾晒着瀑布一般雪白的索面、粉干的架子,看到了粮站高高的围墙和厚厚的大铁门,对面就是外婆家了。我迫不及待地蹦下车,外婆笑眯眯地等在门口说:“娒啊,你来啦,阿婆给你煮碗点心吃吧!”

  外婆总给我煮两个荷包蛋,撒上一层红糖。每次我都吃得心满意足。

  马屿红糖的经典吃法有很多种。红糖撒在刚蒸出笼的糯米饭上,香气四溢。最绝的还要数红糖鸡蛋炖自酿黄酒,那馥郁的香味和醇厚的口感,令人一尝难忘。母亲常跟我说,她小时候红糖很珍贵,最喜欢吃的是“糖碗”,将新鲜红糖熬得稠稠的,稍待冷却后压扁切成条状,清香可口,富有嚼劲,在当时可是非常时髦的糖果。每年农历十月廿三马屿“会市”正逢新糖上市,在这个古老又热闹非凡的市集上,抢购“糖碗”是孩子们最大的乐事。

  现在买“糖碗”很方便。飞云江上早就建起了多座大桥,路程缩短到二十分钟。如今的马屿村,上千亩的蔗田边一个挨一个地用蔗叶搭起了古法制糖坊,夕阳下炊烟袅袅。制糖期很短,仅有一个半月时间,制糖坊都是日夜轮班赶工。十多位老师傅采用“连环锅”和“直风枪灶”老工艺,挥汗如雨三个多小时才能做出一批红糖。

  古法制糖坊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体验项目,人们从各市县赶来,重温这一古老的技艺。

  由于整棵糖蔗甜度都很高,所以马屿人并不介意吃稍微平淡的蔗顶,还常说:“倒吃糖蔗日子更好!”大家喜欢把最甜的根部放到最后吃,寓意未来生活越来越甜。糖蔗汁被拿来制糖,糖蔗渣、糖蔗叶则被用来当燃料、造纸和喂家畜,叶子还能搭建糖坊屋顶,全身都是宝。

  我最喜欢吃的是马屿红糖做的年糕、箬糕和炊糕。自从糖坊开设了直播卖货,口味繁多的马屿红糖制品在北京就能买到,快递到家时仍然非常新鲜。

  女儿更是喜欢上了这清新甜蜜的味道。她说,马屿红糖可比巧克力好吃多了,如果红糖可以像巧克力一样做出各类品种,设计好看的包装,卖到全世界去,那喜欢吃它的人就更多了!

  我对女儿说:“你的想法真棒,叫你‘红糖姑娘’好吗?”

  女儿不假思索地笑着说:“那当然好啊!谁不愿意做甜甜蜜蜜的人,过甜甜蜜蜜的日子呢?”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