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说宁都县像赣南版图上的一枚树叶,那么由北向南、先后汇集五百七十多条大小支流、贯穿县境腹地的梅江,就是这枚树叶的叶脉。
溯源而上,我在宁都县最北端的肖田乡,与一座山劈面相逢。山叫王陂嶂,峰不高,没有险峻的压迫感,谷也不深,没有原始的神秘感,它只静静横亘在我的眼前。道道山溪从此间流出,汇成梅江源头,也是赣江源之一。
肖田乡有许多古村,几乎每一座古村都是一个客家姓氏的聚集地。一条大黄狗摇着尾巴,从朗际村古旧的牌坊跑出。几个老妇人在晒谷场边晒太阳,边手纳客家鞋垫,她们纳几针,停下来说几句;说几句后,又将针在依然乌黑的头发间摩擦几下,接着纳。她们身后的短墙外,一树梨花瓷白带雨,半亩方塘水波潋滟,数垄菜地青苗灵动,好一幅田间春色图画。
不过,肖田乡最出彩的还不是朗际古色,而是从小吟村生发出来的桃红色。尽管此刻,小吟村东溪村小组的四百亩黄桃基地,树上挂着的还只是星星点点的花苞,但盘春梅知道,不多时日,漫山遍野便会开出属于桃红的磅礴气势。
每个春天,一靠近黄桃树,盘春梅就忍不住怀想起二十多年前自己刚嫁过来时小吟村的样子。那时的小吟村,土地贫瘠。粮食只能种一季不说,因气候偏冷,产量很低。高山环绕,许多土地晒不到太阳,竟连青菜都种不出。
跟村里的许多年轻媳妇一样,为了谋生,盘春梅跟丈夫外出打工。后来,因婆婆中风,她又回到了家中。
困窘的盘春梅回了一趟娘家,想向亲朋好友借点钱做个小本生意。
轿车、新房……娘家生活的变化令盘春梅深感惊讶。当她得知所有变化的源头竟然只是田间山头多出来的那些黄桃树时,她不可思议地瞪大了眼睛。
盘春梅一鼓作气爬上娘家山头最高处,遥望远处婆家的方向。婆家山头其实跟娘家山头的样子很像,何不带十株树苗回去试试?她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心关照着十株树苗的成长。一年后,树苗长大,很快挂了果。摘一颗放进嘴里,她觉得自己种出来的果比娘家的要更甜、更脆。
喜不自胜的盘春梅拎着一袋黄桃下山,第一时间找到了乡里的农技干部。“水源好,果品就好”,农技干部对她的黄桃赞不绝口,告诉她黄桃种植的最佳区域在海拔四百米到一千四百米之间,低于四百米则口感差,高于一千四百米则产量低,高过一千八百米则不挂果。农技干部说,小吟村简直就是种植黄桃的宝地。
吃下“定心丸”的盘春梅不再犹豫,她一边在房前屋后不断“拓荒”,一边联系几户乡邻组团盘下附近山岭。那年春节,盘春梅带着五户人家开辟了属于小吟村的第一片桃园。陆陆续续,东溪有了十八户黄桃种植户。他们以“一户一股,按户分红”模式成立合作社,统一苗木、种植、收购、农资,分户管理。
每年7月,社员将采摘的黄桃统一送合作社品检,三两以上的由合作社收购,再由合作社打包外销,全部收益按股分红。2019年,小吟村依靠黄桃等产业,一举摘下深度贫困村的帽子。而盘春梅所带领的合作社,仅2022年黄桃总产量就达二十多万斤,总产值两百多万元,人均增收六万元以上。朗际村一百亩,带源村二百亩……小吟周边,许多村民也紧随其后,步入黄桃种植的事业中。
二
顺流而下,去往洛口镇。
洛口镇,山不多,气温低,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果木林。当地人除了打工,生活的全部希望系在种田这件事上。取名洛口,是因为支流琳池河和团结水库在此地汇流。事实上,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团结水库,流往洛口镇洛口村方向的水渠,因年久失修而渠道堵塞,灌溉效益越来越差。尤其王马含村小组的那一千多亩储水困难的沙田,是名副其实的“望天田”,许多村民只能依靠电灌站抽水或引山泉水来为粮田解渴。
五十出头的老丁,是王马含村一位地道的农民。刚成家那会,他只想守着家中几亩薄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几年过去,老丁就耐不住了,家里那几亩沙田,可真是薄田啊,雨季储不住多少水,天旱时,简直是个漏斗。田里少水,这田该怎么种?老丁一天到晚往田里跑断腿,稻谷的成色总是不饱满,自然也没能种出啥好收成来。
老丁只好挥别妻儿,离开家乡,去外地打工。在外打工的这些年,老丁的眼界宽了,他觉得,过日子,开源才是硬道理。打工攒了一些钱之后,老丁回到了村里。
这些年,国家大兴水利,来水的渠道多了,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了保障。重新做回农民的老丁,先是流转了一百亩农田,再掏出积蓄买了拖拉机、收割机等。用水有了保障的沙田,再不是“望天田”,也不再是薄田,一季产量增加三成以上不说,还由过去只能种一季变成了能种两季。
2020年,梅江灌区项目启动了前期工作,2022年,正式立项。一张以团结水库为龙头,两岸输配水工程为骨架,中小水库、水陂、泵站为关节的“长藤结瓜”式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网将于几年内全面织成。那时,梅江这张水网将能哺育近八十万人口,浇灌“赣南粮仓”近六十万亩农田。
刚刚过去的那个春节,老丁一直因这个好消息激动不已。在他眼中,土地是他的命,水渠是最重要的一根藤,藤中有水,禾苗才会青,稻谷才能熟,土地才会长出宝贝来。一有时间,老丁就往梅江灌区项目工地上跑。施工人员不解,问他,工地上又脏又乱,除了水泥、卵石和搅拌机,啥也没有,跑那么勤,想瞅个啥?老丁只笑,不回答。
“老丁,长藤结瓜,稻菽满仓哈。”我与老丁握手告别,他向我透露了一个好消息:这个春节,他又流转了五十多亩耕地。他无比期待着“水网”的织成将给他的田地带来稳定的好收成。
三
“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这首宋诗,可用作眼下会同乡谢家坊村万亩脐橙园黄昏胜景的写照。
山风浩荡,白云飘飞,鸟鸣清幽,绿树成荫。伍保生看得入了迷。多年前,这里全是荒山坡地,为响应市里的号召,老支书带头上山种脐橙。政府大力支持,通水、通电、通路,为种植户免费提供苗木,一起细心呵护着“产业幼苗”的成长。如今,谢家坊的脐橙园已由过去的几百亩扩展到如今的上万亩。每到丰收季节,黄澄澄的脐橙挨挨挤挤,长势喜人。
伍保生着迷于山中光景,耕种之余,常去山上打零工,帮当地果农做剪枝、施肥、采摘等活计。伍保生是个实诚人,从不吝惜自己的力气。老支书看在眼里,对他格外照顾。
有一天,老支书问伍保生,想不想种脐橙?伍保生说,想,做梦都想,只是担心自己一没山岭、二没技术,光有一身力气怕是种不好这“发财树”。
“保生啊,想就对了。”老支书把伍保生带上脐橙园观景台,“你看,咱们村有这么大片得天独厚的山岭,最合适种脐橙,咱村种出来的脐橙好啊。没山可以租哇,没技术,我当你师傅。”一语点醒梦中人,伍保生赶紧下山,张罗家里人一起,找村委会、找山主,一口气租下二十多亩山岭。
伍保生在二十多亩山岭上,种下了一千二百棵脐橙树。一千二百棵脐橙树,年收入大体稳定在二十万元以上。不少人夸赞伍保生,他急急摆手,他说在他们村一年收入七十万元以上的至少二十户,自己还差得远呢。
我以为管理一千二百棵脐橙树会很辛苦,伍保生告诉我,压根算不上。他说:“这几年,种脐橙,防虫害用无人机,浇水施肥用水肥池,只需开关一拧,水呀肥呀很快就流进了山地。什么时候培土、施肥、剪枝,村里专聘的农技员在微信群里说得一清二楚,照做就是了。果子成熟,在劳务群里一吆喝,远近十里八村打零工的人齐齐就来了,误不了采摘大事。村里还有专门合作的快递公司,帮着打包销售。我每天在这山上走一走,就像是在公园里上班,轻松自在得很。”
这个春日,我紧锣密鼓从梅江两岸的乡村走过,无数农民已在为春耕做着万全的准备。当燕子追上阳光,犁铧翻动土壤,幸福乡村的图景将填满每一双饱含希望的眼睛。
版式设计:赵偲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