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态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3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小小斑头雁,何以飞越喜马拉雅?(把自然讲给你听)

赵雪冰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8日   第 14 版)

  喜马拉雅山脉自然环境恶劣,低温、缺氧,对任何动物来说都是严峻挑战。斑头雁之所以能每年两次飞越喜马拉雅山,与其对氧气“吸得多、送得快、用得好”有直接关系

  

  在喜马拉雅山,低温、缺氧,人类呼吸都困难。可为了迁徙,斑头雁却能成功飞越喜马拉雅山。斑头雁平均体重2.5公斤,是世界公认的飞行最高的鸟类之一。斑头雁为什么可以飞得这么高?

  喜马拉雅山脉自然环境恶劣,低温、缺氧,对任何动物来说都是严峻挑战。斑头雁之所以能每年两次飞越喜马拉雅山,与其对氧气“吸得多、送得快、用得好”有直接关系。研究发现,与重量相似的其他鸟类相比,斑头雁的肺更大、更扁平,这样的肺部结构让斑头雁得以尽可能多地吸入氧气;与此同时,斑头雁心脏与身体质量的比值更大,约为其他鸟类的1.5倍,强大的心脏可以将肺部吸收的氧气更快地输送到身体各处。不仅如此,成年斑头雁在高空飞行过程中,新陈代谢和心率都会减慢,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尽可能将能量用于飞行。种种因素叠加,使斑头雁与重量相似的其他鸟类相比,储氧、用氧能力均更胜一筹。

  除此之外,为了飞得更高、更远,斑头雁在迁徙过程中还会集群飞行,一路飞飞停停,不断补充能量。特别是在穿越喜马拉雅山脉之前,鸟群会格外谨慎。囤积脂肪、观测天气、研究线路,做足准备后,便会结成齐整优美的“人”字队形,飞越喜马拉雅山。

  飞越喜马拉雅山,虽然理论上需要飞到近9000米的高空,但卫星追踪数据显示,大部分斑头雁平常的飞行高度往往在5000米到7000米之间。这是因为,为了尽可能降低飞行难度,斑头雁迁徙过程中会优先选择海拔较低的山谷、垭口等区域。

  依靠物种独特的生理条件,斑头雁成为少数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候鸟之一,但很多小型候鸟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比如与斑头雁差不多同一时间段迁徙的赤麻鸭,选择的迁徙策略便是绕开喜马拉雅山脉,从青藏高原一路南下到川西和云贵高原越冬。选择哪条线路、飞行多长时间,又越过多少障碍,不同候鸟有不同的进化答案。唯一不变的是,在一次次南来北往中,候鸟克服山高路远,如约出发、按期抵达。

  观察发现,除了鸟类自身基因,生存环境也会影响候鸟个体是否迁徙。统计显示,越往高纬度地区,候鸟所占比例越高。因为越是高纬度地区,冬季越漫长、温度也更低,这也直接导致鸟类的食物数量相应减少。候鸟为了更好生存,只能迁徙。而如果食物充足,加上人工诱导,有些鸟类个体也可能从候鸟变留鸟。但多数候鸟依然会遵循本能,继续踏上充满未知的迁徙之路。

  尽管我们很早就发现了候鸟会迁徙,但关于候鸟迁徙,依然存在大量未解之谜。有些幼鸟会独自迁徙,毫无经验为什么也能识别线路?相应的导航机制是如何形成的?要解答这些问题依然需要研究者持续收集候鸟迁徙数据。从环志到如今的卫星定位,对候鸟迁徙过程数据的收集更加精准,也让我们得以更全面地掌握候鸟迁徙规律,进而更有效地保护候鸟。

  (作者为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博士、昆明鸟类协会秘书长,本报记者杨文明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