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听白鹿村的乡亲们说,许多白鹿村民通过特色种植、建农副产品加工厂等,走上了致富路。外出培育“赞新”枣苗的务工人员,不少人也发了家。整个白鹿村,现在是“村上无闲人,个个有事做,家家致了富”。听到这些消息,我感到无比欣喜,不由得想起我们三个老军人与白鹿村的一段故事。
1995年春天,我随同河北省军区原副政委赵渭忠、河北省军区纪委原副书记白振伍,来到位于太行山东麓的革命老区河北省赞皇县捐资助学。当时,赵渭忠和白振伍已经退休,我也即将退休。我们仨商量,找一个村子定点帮扶,为乡亲们脱贫致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就这样,因为扶贫,我们与赞皇山下的白鹿村结下了缘分。
那时的白鹿村,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村民主要靠种粮维持生计,是贫困县里的贫困村。白鹿村背靠大山,缺少完善的水利设施,乡亲们在山坡上种植的玉米只能靠天收成。怎样改变这种不利的条件,把庄稼地变成旱涝保收的良田?我们仨到田间地头走访,与乡亲们交谈,渐渐地,一个“摘掉靠天吃饭的帽子”的思路清晰起来。我们帮白鹿村筹集资金,在村里实施拦河筑坝工程。经过一番苦战,白鹿村筑起一条总长约600米的拦河坝,架起了2000米的低压电线。紧接着,就是“引水上山,开山造田”。经有关部门批准,在部队官兵的帮助下,3台挖掘机连续奋战了26天,开辟出了容量为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建成了3口高压泵井,安装了总长2600米的上山引水管道,硬是在千年荒坡上改造出了1000余亩旱涝保收的水浇地。当甘甜的泉水流进田地里时,乡亲们沸腾了,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一些村民像过节一样放起鞭炮庆贺。
白鹿村前,有条流淌了几千年的河流,外面的物资进不来,村里的货物出不去,严重制约着村里的经济发展。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帮白鹿村修桥铺路。2002年,我们向有关部门求助,使白鹿村的修路工程纳入石家庄市属项目。工程款到位后,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参加义务劳动。但是,在河滩上架桥、打桥墩,既是硬活,也是技术活,靠铁镐、洋锹很难奏效,必须有专业施工队才行,可当时不仅请不到,也请不起。在这个节骨眼上,白鹿村的军民共建单位——某集团军官兵又一次雪中送炭,出动人手,在河滩上架起3米宽、几十米长的“军民连心桥”,修好了一条从白鹿村通往山外的连接赞昔公路的柏油路,圆了白鹿村民祖祖辈辈的出行梦想。至今,村民们都亲切地把这条路叫做“致富路”“爱民路”。
俗话说,送“鱼”管一时,送“渔”管一世。要想让村民彻底扔掉“拐杖”,拔掉“穷根”,还得把“输血”变成“造血”,大力发展适合白鹿村的特色产业。为此,我们与白鹿村民想了很多办法。白鹿村属山区,山区群众要彻底摆脱贫困,希望在山,优势在林。于是,我们和村民一起利用荒山,在山上种满核桃。几年后,核桃树开花结果了,但产量和质量又一直上不去。我们请来农林专家授课指导,又找来《核桃树栽培方法》《核桃树种植技术》《核桃树病虫害防治》等图书,想方设法提高核桃的产量和质量。经过多年的试验、摸索,终于改良出适合白鹿村土质的核桃品种,从此,过去的荒凉山坡,变成充满希望的“绿色银行”。乡亲们山上种核桃、树下搞养殖,形成种养一体化的主导产业,收入有了新的增长点。
寒来暑往,20个春秋冬夏,我们与白鹿村的感情越来越深厚。每年正月初五,当过年的爆竹硝烟还在空气中弥漫,被欢笑笼罩的白鹿村中,我们仨同村民们一起包饺子,一起唠家常,一起唱歌跳舞。后来,白鹿村授予我们3位老军人“荣誉村民”的称号,我们很高兴成为白鹿村的普通一员。
最近这几年,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我们无法再去白鹿村跟乡亲们一起奋斗了。但是白鹿村一直牵着我们的心。如今听到了好消息,我们倍感高兴——
经过多年建设,白鹿村实现了道路硬化、厕所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百余盏路灯遍布全村,幢幢新起的楼房错落有致。每到傍晚,房间透出的灯光与街巷明亮的路灯互相映衬。村里的小广场上,人们悠然自得,远远望去,一幅美丽的山村图画。
昔日荒山沟壑,今朝瓜果飘香。白鹿村的人均年收入已达12000多元。幼儿园、敬老院、卫生院建成并投入使用。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水上乐园旅游工程”和“水上老年康养公寓”,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2017年,村里办起了一座“博宇小学”,方便孩子们就近读书。学校里不仅有本村的30余名儿童,还吸收了周边山村400余名适龄儿童入学。当年受过我们资助的儿童,如今有的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有的搞起了自主经营,成了乡村建设的生力军……
乡村建设后继有人,让我们倍感欣慰。我们衷心祝愿,老区人民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大道上继续阔步前进,乡亲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