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3月23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共行天下大道 共创美好未来

——写在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之际

国纪平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3日   第 04 版)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之际,人类面临的一道深刻的时代命题。

  2013年3月,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面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创造性提出的重要理念,是引领世界大变局发展方向的人间正道。

  站立时代潮头,洞察世界大势。10年来,习近平主席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博大的天下情怀,深刻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推动各国与中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0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线,应变局,解困局,创新局,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

  2013年3月23日,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会议厅座无虚席,过道及后方都站满了师生。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演讲,作出重大判断:“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地球村里,变革和动荡两种趋势持续演进,团结和分裂两种取向相互激荡。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十几亿、几十亿人口正在加速走向现代化,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

  10年来,习近平主席的系统阐述不断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

  2015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习近平主席提出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四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的脚步更加坚定有力。

  2015年9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主席提出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路径系统清晰。

  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主席强调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五个世界”的总体布局擘画浓墨重彩。

  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到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习近平主席相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和实践路径,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方案。

  …………

  10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出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强音。

  在全球层面,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全球发展共同体、人类安全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等领域性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在地区层面,推动打造周边、亚洲、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亚太、中非、中阿、中拉、中国—中亚、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等区域性命运共同体。在双边层面,习近平主席同巴基斯坦、柬埔寨、老挝、缅甸、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泰国、古巴等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深入沟通,倡导中国同各有关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

  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根脉”和“主干”,一系列中国倡议、中国主张枝繁叶茂,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追求,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前提和路径,以打造全球伙伴关系为新起点,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要实践平台的科学理论体系,包含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等富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国际公共产品,不断充实着人类文明的思想宝库。

  2022年11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连续第六年写入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决议。此前,《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北京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撒马尔罕宣言》等国际文件都重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共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认为,这一理念指向“创造所有人幸福生活的人类共同理想”。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认为,这一理念敦促所有国家为了共同利益采取行动,“符合我们这个动荡时代的需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希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今天,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远见和时代意义更加凸显。

  (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中国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者,更是践行者,让真理焕发出磅礴的实践伟力。

  这是中国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的10年——

  放眼全球,发展赤字为世界蒙上阴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报告指出,全球有超过90%的国家受多重危机影响面临发展困境。据统计,受新冠疫情冲击,全球饥饿人口增加超过1.5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担忧:多重挑战危及可持续发展目标按计划实现。

  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就是要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倡导坚持行动导向,加大发展资源投入,重点推进减贫等八大领域合作,为落实倡议规划了路径。

  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共同发起全球青年发展行动计划……习近平主席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宣布中方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32项重要举措,彰显携手世界共谋发展的诚意;“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发布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项目清单,包括50个务实合作项目和1000个倡议重点领域能力建设项目。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倡议,近70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

  十载耕耘,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10年铺就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留下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10年里,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

  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中国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这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的10年——

  今年2月,中国接连发布两份重要文件:《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非常好的全球安全合作路线图”“一场及时雨”……破解安全困境的中国行动备受全球瞩目。

  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自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以来,一系列创新举措相继推进。将全球安全倡议写入多份双多边文件;推动打造全球安全倡议实验区;举行以“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为主题的2022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凝聚安全共识;《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明确倡议的20个重点合作方向以及5个合作平台和机制,为解决全球安全难题提供更系统的思路、更可行的举措。

  在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看来,中国和平发展的示范效应将带动更多国家共同落实全球安全倡议。

  从成为唯一一个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的国家,到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始终致力于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治化,为世界和平稳定贡献正能量。

  从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实现中东和平稳定的五点倡议,到推动成立阿富汗邻国协调合作机制、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促成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立场和政策,秉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为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完善全球安全治理增添更多确定性。

  从黎以边境“蓝线”雷区,到南苏丹、马里、刚果(金),中国“蓝盔”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维和峰会上宣布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的6项承诺,5年内全部兑现,中国的行动力让世界叹服,被国际社会视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

  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全球稳定因素的增强。

  这是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10年——

  各种文明是各民族历史探索和开拓的丰厚积累,也是今天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深层指引。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

  今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有助于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回信勉励外文出版社的外国专家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交流沟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复信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学生,鼓励匈牙利青少年更多了解中国,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复信沙特中文学习者代表,鼓励沙特青年学好中文,为增进中沙、中阿友谊作出新的贡献……一封封有温度的书信,记录着大国领袖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努力。

  从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到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从推动在上合组织框架内构建人文共同体,到推动形成政治、经济、人文“三轮驱动”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国不仅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还积极搭建文明对话、政党交流、民间外交等互学互鉴平台,以实际行动打造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样板,为应对全球挑战提供价值纽带。希腊前总统帕夫洛普洛斯坦言,“如果世界各国都秉持这样的理念,人类前进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这是中国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10年——

  新年伊始,“北京2022冰墩墩兔年特别版”发售即被抢购一空,“一墩难求”的场景又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北京冬奥盛会。绿色办奥理念贯穿始终,绿色效应也从赛时延伸到赛后,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用绿色描绘未来的创新力和行动力”。

  这是中国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生动体现。10年来,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气候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携手国际社会共绘清洁美丽世界的锦绣画卷。

  这幅画卷,有践约履诺、身正为范的大国表率: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清洁发电体系,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上线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碳达峰十大行动”扎实推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认为,“中国践行的生态文明理念,展现出一种积极的、立志于为所有人创造更美好世界的思考。”

  这幅画卷,有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绿色发展能力的大国担当:荒漠化防治成熟经验技术助力非洲建设“绿色长城”;在尼泊尔南部的中国绿色化肥试验区,小麦等农作物最高增产400%;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落地,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玻利维亚前外长瓦纳库尼表示,“既要建设道路互联互通,又要保护地球母亲”,“在这方面,中国说到了,也做到了”。

  这幅画卷,有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大国智慧:《“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为绿色产业对接提供金融方案;成立“可持续市场倡议”中国理事会,宣布将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高度评价“中国生态文明理念走向世界”。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从人类共同福祉出发,新时代的中国不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三)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

  “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化渊源。”2022年盛夏时节,习近平主席在给马耳他科斯皮夸市圣玛格丽特中学“中国角”师生的复信中指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认为世界应是一个和谐整体: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蕴含中华文明的生存理念;协和万邦的国际观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中国人遵循的行为准则;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提供重要精神力量。

  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一书中精辟指出:“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

  在吉尔吉斯斯坦,穿上当地传统服饰,表达对主人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在比利时,以“茶”“酒”比喻东西方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倡导国家交往的“和而不同”;在沙特,参观“四方宫”,与当地群众共同舞起传统的“剑舞”;在希腊,探讨古希腊人本主义思想同中国儒家坚持的“以民为本”理念的异曲同工之妙……习近平主席躬身力行,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

  10年来,中国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携手各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这一理念融合古老中国智慧,又着眼解决当前全球性问题。”尼加拉瓜总统顾问劳雷亚诺·奥尔特加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世界各国间的包容与理解,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开辟了一条希望之路、光明之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胸怀——

  “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的这句话,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宝贵品质。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正是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体现。2017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我们应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

  1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是一个对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全面愿景和规划的大国,习近平主席是一位为推动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愿景和规划的大国领导人。”英国“社会主义中国之友”网站联合编辑基思·贝内特评价。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辟了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崭新境界——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契合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

  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视为庄严的历史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规律,主张以和平发展超越冲突对抗,以共同安全取代绝对安全,以互利共赢摒弃零和博弈,以交流互鉴防止文明冲突,以绿色发展呵护地球家园,实现了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扬弃和超越,成为引领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当一些国家仍在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时,中国提出了共赢而非零和的思路,倡导加强协商而不是依靠强权,这是对西方陈旧国际关系理论的颠覆,也展现出中国思想的特色”“中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和谐共处,推动合作与发展,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是一盏希望的明灯”……国际人士高度评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创的合作共赢思维模式,广泛称赞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

  时间的刻度,记录下新的篇章。

  2022年10月23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华灯璀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集体亮相,牵动着全球的目光。

  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将同各国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只要共行天下大道,各国就能够和睦相处、合作共赢,携手创造世界的美好未来。

  (四)

  回望历史,从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渴盼“睡狮破浓梦,病国起沉疴”,到孙中山《建国方略》描绘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中华民族几代人夙愿深长。

  斗转星移,潮落潮起。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故事不仅深刻改写了旧有的东方叙事,也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打开了崭新的思考视角。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就新征程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时代号召:“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式现代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广阔道路。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从打开国门搞建设的第一天起,中国领导人就强调:“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特色,铸就了中国发展全然不同的路径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它扎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引中国从“现代化的迟到国”跃升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

  中国式现代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目标多维契合,以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贫富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过度攫取自然资源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这些中国特色凝结着中国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体现着中国对国际经验的深刻总结。

  正如塞尔维亚前总统鲍里斯·塔迪奇认为,中国给“现代化”一词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走得通、行得稳的中国式现代化,为其他文明选择合适的道路实现现代化跃升提供了借鉴,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完全可以选择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

  国际社会称赞,中国式现代化这条新路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真正的奇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项创举”。这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有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要办好世界上的事,首先要办好自己的事。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使世界上迈入现代化的人口翻一番多,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这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中等收入群体在未来15年超过8亿,推动超大规模市场不断发展。全体中国人民创造活力不断释放、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进程,必将是中国为全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历史进程。

  中国始终认为,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中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以务实行动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繁荣。“中国实现共同富裕,是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更大目标迈进的重要一步。”南非大学姆贝基非洲领导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谭哲理表示。

  中国主张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倡导不同文明交融互鉴、多元共生,有利于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为世界文明朝着平衡、积极、向善的方向发展提供助力。乌兹别克斯坦学者乌卢格别克·哈桑诺夫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将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创造更多机遇和条件,为世界带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也将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都应该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今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强调,要坚持共享机遇、共创未来,共同做大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蛋糕”,努力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坚决反对通过打压遏制别国现代化来维护自身发展“特权”。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世界和平、正义、进步力量的壮大。中国希望也相信,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将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成为现实。

  (五)

  “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郑重宣示,“我们始终如一珍视和平和发展,始终如一珍惜朋友和伙伴,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砥砺前行的光辉旗帜和崇高目标——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世界经济和全球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共同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成为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有力保障……中国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旗帜,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始终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紧密联系世界中发展自身,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繁荣稳定。

  “中国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捍卫多边主义,致力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给世界带来迫切需要的稳定性力量”“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断努力通过拓展合作实现共赢”“中国致力于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促进全球平衡、协调、包容发展,为维护世界共同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国际社会对中国作用有着更加强烈的期待。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携手努力的共同愿景和前进方向——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习近平主席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引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生动阐明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国携手并肩、接续奋斗。

  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更加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

  “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准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险所惧,勇敢面对挑战,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勇毅前行。”在2022年6月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未来的真诚意愿。

  让团结代替分裂,以合作代替对抗,用包容代替排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博大的天下情怀,超越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文明冲突的陈旧观念和历史窠臼,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正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所说,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

  ***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

  新时代10年,中国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了人类命运与共的中国答卷。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将继续与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一道,向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进发!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