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点,万籁俱寂。
“叮咚——”出警归来的朱新琪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听见口袋里手机传出的微信提示音。他知道,这个点的微信,绝大多数都是大鹏给他发来的“悄悄话”。虽然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常常没有标点符号,还总是夹杂着错别字,但朱新琪却能从中读出大鹏的心语,判断出他这一天的状态。
这一次,大鹏传来的微信里,先是一行文字,接着是一幅素描,上面活灵活现“游动”着一条锦鲤。
朱新琪欣慰地笑了,他明白,大鹏的思绪已经沉浸在了画面里。他立即回复道:好画!大鹏你要加油啊!专注绘画,你会成为画家的。
朱新琪早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不管多么疲惫,他也要撑到子夜时分。他知道,在手机的另一端,习惯在这一时刻向他袒露心扉的大鹏,正盼望着他的回复。
“好的,老朱。嘿,简简单单。”
果然,仅仅半分钟后,大鹏的留言就跳进了朱新琪的手机屏幕。“简简单单”是大鹏的口头禅,表示他对自己的肯定和对他人的认同。
这一刻,派出所门口闪亮的警灯,像是夜空下撒在城市里的星星。
朱新琪是天津市公安局河西分局挂甲寺派出所的社区民警,美化里社区是他的责任区。美化里社区有1500户近4000人口,所包含的5个小区,在朱新琪的脑海里就像一张立体地图,哪门哪户住着谁,提姓知名,提名知人,提人知情。他的警务室就设在居委会,一堵隔断辟出独立空间,居民有什么大事小情,朱新琪都能现场办公。
作为美化里社区的1/4000,大鹏和朱新琪的缘分是从5年前朱新琪接管这个社区开始的。
被朱新琪称为“孩子”的大鹏其实已近不惑之年,因幼年时的一场大病影响了大脑发育,导致现在的智力水平不高。他在小区里遇见邻居,经常一副乖僻模样,有时还会挥起手中的木棍。这样一来,不是被大鹏触犯的邻居报警,就是大鹏被邻居“修理”后他的妈妈报警,引发了不少警情。
被贴上“问题居民”标签的大鹏,父母无奈,邻居嫌弃。可朱新琪却有些心疼大鹏,觉得这孩子虽然智力受了影响,但渴望爱与尊重的心门并未关闭,得想办法走进这扇充满戒备的门。
“大鹏,今天没出去惹事,表扬你啊!”到大鹏家走访,朱新琪笑眯眯地看着他,话语中、眼神里都是夸赞。
大鹏晃晃脑袋:“嗯,简简单单,真没惹事。”起初,大鹏以为警察是上门抓他,没想到听到的却是表扬。他喜形于色地说:“老朱,老朱,我加你微信吧。”
从这天起,微信就成了朱新琪了解大鹏的渠道和安抚大鹏的空间。他一边教大鹏怎样使用标点符号,一边揣摩着大鹏的思维逻辑,模拟他的语言风格回复他。
大鹏说:我的警觉性,比,任何人都高。
老朱说:好,告诉你爸妈,一定不能上当,不能给骗子转钱。
大鹏说:我面对了现实,你,才用实话回复我。我痛改前非。我没偷。
老朱说:这才是我喜欢的大鹏,也是人人喜欢的大鹏。加油!
…………
忽然之间,社区里有关大鹏的警情没了踪影。邻居们都说,大鹏遇到朱警官,不惹事啦。
朱新琪还是不放心,每次入户走访,都要转到大鹏家看一眼。两人拉着手,大鹏甚至会像孩子一样撒个娇。每当这时,朱新琪就故意板起脸,说:“记着按时吃药,出门不能吓唬别人,不然我晚上就不和你聊天了。”一旁的大鹏妈妈接过话:“朱警官,大鹏就听你的。”
“嗯,简简单单。”大鹏点点头,拉着朱新琪进了里屋。大鹏这是要干吗呢?朱新琪有些好奇。只见大鹏在床边蹲下来,拉出一个纸箱,里面是满满的一箱画卷。他随手展开一幅铅笔素描,一辆逼真的卡车呼啸驶来。朱新琪一脸惊讶:“大鹏,是你画的吗?”大鹏没说话,又随手展开几幅画卷:一辆小摩托迎风奔驰;一盘水果新鲜欲滴;一只螳螂活泼灵动……
看着面露不可思议表情的朱新琪,大鹏的妈妈道出详情:“这些都是大鹏画的,他从小喜欢画画,生病后时断时续地画。但大鹏从没把作品给外人看过,今天破例,是因为你在乎他,他信你。”
从此,朱新琪每次下社区时,都会给大鹏带些画纸画笔。他成了大鹏作品的第一欣赏者,大鹏的绘画题材也在朱新琪一次次的鼓励下不断拓展。
从此,社区里鲜见大鹏的身影,他正宅在家里,沉浸在画作之中。他在心里一遍遍默念老朱的话,少说多画,练真本事。
又过了一段时日,朱新琪说,大鹏,天天闷在家里画也不行,咱们还要走出家门,感受外面的世界,体验丰富的生活。
大鹏一一照办。他安静地跟着妈妈去买菜,他与小区里的大爷大妈高兴地交流,他甚至学会了做简单的饭菜……
在朱新琪的鼓励之下,大鹏的画面内容愈加丰富,不只画静物,画的人物肖像同样惟妙惟肖。从科学家爱因斯坦,到近在身边的人,当然包括他的朱警官。他勾勒的朱新琪肖像,表情有些严肃,但朱新琪特别喜欢,觉得大鹏抓住了他骨子里的那股执着劲儿。
的确,朱新琪是一个执着的人。作为一名社区民警,他执着地做到从身到心走进千家万户。他的手机通讯录里,每户人家的标注都具体到姓名、楼栋、楼层和房号,他想联系谁,谁在联系他,一目了然。他的手机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都开着。他加了几十个社区微信群,那是他的社情民意瞭望哨。在那里,他不厌其烦地提示居民守好钱袋子,防止电话诈骗;而哪家遇到棘手事,第一个想到的,是他们时刻能找到、总是可以依赖的朱警官。
在大鹏那些得意的人物肖像里,有一幅值得一提。画里的主人公叫高秋成。大鹏说,他干好事不留名,留个画儿吧。
40岁的高秋成是东北人,前些年,投奔嫁到天津的姐姐,来这里打工,在美化里租了一间房。高秋成总能在社区看见朱新琪,有时是检查存车棚的灭火器是否过期,有时是查看各楼层有无安全隐患,有时是站在楼门口和居民聊上几句。每次看见高秋成,朱新琪都会说,老高,离家打工不容易,有困难尽管说,我一定尽力。高秋成心里暖暖的,回家后对妻子说,天津警察说话和气,实实在在想办法帮咱解决事情。
高秋成打心里觉得这个社区好,居民热情,民警负责,从内心深处想把这种温暖传递给更多人。他不善言谈,就把自己的想法体现在具体行动中。碰上朱警官帮老人提着面粉回来,他赶过去帮忙;遇到哪位奶奶的小推车轱辘卡住,他帮着修;有孩子在小花园的健身器材上伤了脚,听见哭声他从楼上跑下来,发现孩子骨折,马上将孩子送到医院……
只是,高秋成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竟成了朱警官和邻居们心目中的“社区英雄”。
那是2020年2月的一天。78岁的韩奶奶吃过午饭,收拾厨房,她将洗净的炒锅放在煤气灶上,打火烤干锅里的余水。谁料,韩奶奶回卧室拿东西时就忘记了这码事。当她准备午睡时,发现厨房有烟在飘。忘了关火!韩奶奶返回厨房,只见火苗已经引燃抽油烟机,她赶紧端起一碗水去浇,没想到越浇火越大,烟也越来越多。韩奶奶感觉呼吸困难,眼前模糊……
当时,高秋成正在存车棚和工作人员付宝元师傅聊天,一抬头看见3楼韩奶奶家阳台有火苗钻出来。不好!着火了!高秋成一口气跑上楼,付师傅从存车棚拿起灭火器紧跟而来,幸好听从朱警官的督促备足了灭火器,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韩奶奶家一般白天不锁门。高秋成冲进她家中,被浓烟呛得喘不过气来,但他还是坚持着把韩奶奶背出门,然后与付师傅关掉煤气灶,打开了灭火器。
接到报警,朱新琪赶来时,火已扑灭。高秋成和付师傅瘫坐在凳子上,浑身上下都是白色的灭火剂。两人呛咳着,说不出话来。
高秋成与付师傅火中救人被确认为见义勇为。作为辖区民警,朱新琪特意在小区办了一个简单热烈的颁奖仪式。在邻居们的掌声中,高秋成和付师傅身披印有“见义勇为”字样的红色绶带,庄重地接过证书和奖金。那一刻,高秋成别提有多自豪了。
始料不及的是,2020年6月的一天中午,社区又出意外。一楼的孙大伯午饭喝了点儿酒,煤气灶上煮着花生,他却沉沉睡去,满屋浓烟竟然都没让他醒来。高秋成从附近经过,闻到烟味仔细寻找,发现浓烟是从孙大伯家的窗户冒出。他大力拍着窗户,里面没有回应。情急之下,他跑到车棚拿来榔头敲碎窗玻璃。被叫醒的孙大伯起床开门,却因惊吓加上酒劲,竟瘫坐在地上无法起身。高秋成急中生智,与刚好经过的邻居李涛一起砸开护栏。高秋成爬进窗户,打开房门,把孙大伯搀到门外,李涛关掉煤气。
高秋成的老家在黑龙江尚志市,已经租房住了12年的美化里,是他的第二个家。领取第二本见义勇为证书时,邻居们非让高秋成说几句“感言”,他迟疑片刻,然后一字一顿地说:“我每天上班要坐班车,单位离美化里挺远,但我不想搬走,我舍不得这里。我就寻思让美化里更美,光靠朱警官一人忙活指定不行,咱们都得搭把手,这就是以心换心的事。”
美化里,一个多美的名字。它的每条甬路上、每栋楼门里,都写满了人间烟火,写满了社区和谐,写满了生活美好。50岁的民警朱新琪,每一天都守在美化里,用一腔热忱美化着美化里。在朱警官的帮助下,大鹏用画笔记录下美化里的人和事;在朱警官的影响下,高秋成传递着美化里的温暖和爱。他们共同描绘出这座城市里的一幅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