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两会特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3月10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两会好声音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10日   第 05 版)

   祁美文代表——

  探索强县富民新路子

  “推进共同富裕,要培育能直接提升农民收入和壮大集体经济的复合型产业。”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祁美文代表说,当地立足资源优势,找准“山的价值”,用好“绿的优势”,打造“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探索组建“共富乡村合作社”,培养农村职业经理人,用好乡村自有资源打造新业态,发展“海拔经济”,积极探索山区强县富民的现代化新路子。

  (本报记者马原、刘新吾整理) 

 

  姜明委员——

  科技护卫黑土地

  护卫“黑土粮仓”,离不开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委员建议,要积极推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加快“黑土生态舱”科教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同时,要加强并完善黑土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技术推广网络建设、联网并高效利用黑土地野外观测(监测)站、加快实施黑土地高端人才引领战略等,让“黑土粮仓”稳稳屹立。

  (本报记者孟海鹰、郑智文整理)  

   

  杨立强代表——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统筹各类能源资源,推进能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疆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杨立强代表建议,要进一步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断提高稳产上产和储备能力,持续攻坚深层、超深层、非常规油气资源,保持超稠油油田等特色资源稳定供给;坚持“油气热电氢”一体化发展,加大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力度,构建零碳负碳产业链,支撑区域全产业链减碳降耗增效、拓展升级和“双碳”目标实现。

  (本报记者杨明方整理) 

   

  王坚委员——

  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以数字化转型更好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有利于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委员建议,要不断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中小企业创新积极性。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中小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以及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能力,三者需要良性互动,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合力。

  (本报记者韩鑫整理)

 

  张婧婧代表——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张婧婧代表建议,依托职业院校加强乡村工匠人才技能培训、提升乡村社会服务供给、强化乡村青年人才定向培养。探索开展“乡村工匠”和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将乡村工匠及农业专业人员纳入乡土专家库管理,发挥乡土专家作用,提升职业农民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

  (本报记者朱磊整理) 

 

  张联东代表——

  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更加坚定了我们推动制造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决心和信心。”洋河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双沟酒业董事长张联东代表表示,洋河股份将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积极践行“链主”企业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绿色酿造、绿色生产、绿色发展,为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白光迪整理)

 

  万立代表——

  培养涉外法律服务人才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与之相关的国际贸易、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等领域的跨境法律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云南省法学会副会长万立代表建议,要鼓励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按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方法,开展多层次培训,提高涉外法律服务实践中涉及的境外证据取证、移交、转换、认证和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本报记者张天培、赵成整理)

 

  宋宝安代表——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围绕‘双一流’建设,结合部省合建以及做强贵州大学的战略举措,我校去年在人才培养、科学创新、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贵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宋宝安代表表示,“贵州大学不断加强与贵州头部企业的合作,以企业需求作为科研人员的主攻方向。”建议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目标,解决科研、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本报记者汪志球、陈隽逸整理) 

   

  袁方代表——

  改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安徽省马鞍山市委书记袁方代表建议,建立健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民参保计划,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出资的分担机制,形成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系统、统一管理的长护险模式,有效解决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针对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应重视和改善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加大资金投入,不断促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

  (本报记者游仪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