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危急时刻高扬的旗帜,是紧要关头不屈的脊梁,是平凡岗位上坚守的初心……他们是“最美铁路人”,我国万里铁道线上最美的风景,勇毅坚守、慎终如始,点点星火温暖旅途。
舍生忘死,关键时刻冲锋在前
群山巍巍,江水滔滔。一趟趟动车组从贵广铁路月寨隧道呼啸驶过,风笛声响彻山谷。这是对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动车司机杨勇的深切缅怀。
2022年6月4日,杨勇值乘贵阳北至广州南D2809次动车组旅客列车,运行至贵广线榕江站进站前的月寨隧道口处,发现侵入线路的泥石流。千钧一发之际,杨勇果断采取紧急制动措施,撂下保护动车组列车和旅客生命安全的最后一把闸。杨勇不幸殉职,年仅46岁。国铁集团党组追授杨勇“中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贵州省人民政府评定杨勇为烈士。
穿越库布其沙漠的万吨重载铁路——包西铁路被称为“乌金”走廊。这条煤炭外运大通道上,每天都有一群人爬上6米高的支柱,检修高压电接触网。领头的就是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供电段响沙湾供电车间副主任杜赫。
2012年7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罕台川流域突降暴雨,暴涨的洪水将接触网支柱底部冲出深坑。接到命令,杜赫带领值班人员顶着狂风暴雨出发。在距离事故地点不足一公里的河道前,大家惊呆了:曾经走过无数次的干涸河道,奔涌着湍急的洪流。绕路?抢修等不及。杜赫转身绑好绳索,抄起钢钎,跳进洪水,泅渡近30分钟,终于到达河对岸,他迅速固定好渡河绳索,工友们抓着绳索赶到事故地点……
事后,车间成立青年突击队,杜赫被全票推举为队长,带领突击队队员继续奔走在抢险一线。为了在急难险重中挑大梁,杜赫苦练技能,制作吊弦误差不超1.5毫米,多次在技术比武中获奖。他带领车间技术骨干将接触网检修效率提升了20%。
精益求精,兢兢业业守好关卡
“钢轨质量关乎行车安全。钢轨探伤,责任重于泰山。”这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银川工务段钢轨探伤车间探伤工黄涛常说的话。他曾探查出一处仅有2平方毫米、火柴头大小的伤损,还发现过1.5平方毫米的气孔、3毫米长的螺孔裂纹。
“火眼金睛”源自勤学苦练。黄涛苦心钻研专业知识,光学习笔记就记了30万字。工作20年来,他几乎每天徒步巡检,守住了钢轨探伤的每一道关。他总结出的焊缝探伤“七字诀”、数据回放“三字经”等4个探伤工作法,将钢轨伤损检出率提高了近20%。他先后研发23个技术革新及发明创造项目,其中8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项技术新成果提高了现场伤损检出率和数据回放质量,还带出了全路闻名的探伤领域“种子团队”。
为旅客站岗守关的,还有南昌铁路公安局福州公安处福州车站派出所副所长杨仁德。
大家都说杨仁德有一双“鹰眼”,甚至能通过眉形、耳朵、唇形、眼神等锁定嫌疑人。他总结出“观眼神、听口音、勤盘问、细检查、靠数据、重研判”的十八字站区查缉工作法,在福州铁路公安处推广。
“一心为民、打击犯罪、廉洁从警,就是我的从警准则。”从警24年,杨仁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600余名,其中网上在逃人员670余名,连续两年夺得全国铁路公安乘警类追逃“状元”;先后为群众做好事9200余件,帮助找回走失老人、小孩172名;捐资助困10万余元,荣获全国“公安楷模”、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称号。
慎终如始,打造中国铁路新名片
“通过服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我们擦亮了中国高铁这张名片!”回忆起一年前的高光时刻,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客运段京张高铁车队“雪之梦”乘务组列车长吕盼依然难掩激动。
2020年3月1日,“雪之梦”乘务组正式成立,吕盼是初创成员之一。“高铁代表‘中国速度’,也代表‘中国服务’。”在闭环管理的76天里,吕盼和同事每天车厢、宿舍“两点一线”,圆满完成97趟往返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三大赛区的冬奥列车运输任务,熟练用中英文解答旅客疑问,创新高铁“耳鸣操”等特色服务,受到海内外旅客广泛好评。
如果说京张高铁是中国铁路的客运窗口,中欧班列就是中国铁路的货运名片。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推进,满洲里站成为中欧班列东部通道上的节点站。
“国门之下无小事!我们的一言一行关乎国家形象,要体现出中国效率。”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满洲里站运转车间值班站长马如铁,带领班中业务骨干蹲现场、深调研,总结出优先解体、优先配送、优先挂运、优先编组、优先开行的“五优先”工作法……疫情发生以来,满洲里站过境车辆保持增长,口岸日均办理车数达到2100辆,国际物流大通道畅通无阻。
今年春节,马如铁依旧坚守岗位。他和同事24小时交接不停歇,最大限度缩短中欧班列在满洲里口岸的停留时间。“能保障口岸正常运转,能让中欧班列跑得顺畅,我们心里觉得值!”马如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