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首映成功,老兵们定下目标——放映100场。并“约法三章”:不怕上山下乡,不吃群众一餐一饭,不拿群众一分钱。
服务时代需求,让这群老兵的“职业”和生命有了新的高度和广度。他们不断给放映增加新的内容,精准扶贫自然而然成了重要职责。
27年来,跋山涉水40多万公里,开坏了好几辆汽车,走遍1500多个偏僻山村,义务放映8000多场电影。10多年来,他们的大篷车还开到了省外,电影义务放映到了雪山草地、荒滩戈壁、海岛大漠。
春夜,一束光点亮辽宁省锦州市营盘乡大许村村部广场。平静的小村庄躁动起来:搬小马扎的声音,招呼邻里的喊声,京沈高铁列车的呼啸声,混杂在一起。
当巨幅幕布投射出电影《雷锋在1959》画面时,一切回归安静。老人抱住了乱跑的孙子,晚来的村民手提马扎,猫腰寻着空当儿。
光束氤氲中,隐约可见一辆绿色面包车喷印着红色“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几个大字。放映机后,是8位两鬓泛白、一丝不苟的汉子。
“排头兵”叫刘成金,1米78的大个儿,今年75岁,是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队长。1993年,他以正团职自主择业,和妻子在锦州开办了“印刷服务部”。3年后,当地的一则老母亲背着孩子看露天电影的新闻报道,让他做了这一生中极为重要的决定。
当时的辽西,偏远,落后。农民不要说家里没电视,就是看上一场露天电影,也能唠上几天。
“我打小爱看电影,在军队也放过电影,不如成立一支义务电影放映队,送电影下乡?”刘成金夜夜难寐,大胆设想,处于极度兴奋中。
7名转业在职的党员老兵申请加入:张显龙、朱中文、韩彦斌、彭玉德、赵云吉、陈凤久和韩国玺。
1996年10月,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正式成立!
有一场放映,铭记一生
“先得购置放映机。沈阳正好有一套35毫米放映机要淘汰,听说咱义务放电影,5000元就卖!”刘成金兴冲冲告诉队友。是好消息,却也让人犯了难。去哪里找这5000元?“媳妇儿给女儿攒了5000元‘私房钱’。”闷头抽了一上午烟,刘成金咬咬牙“挪”走了3000元。两天之后,眼瞅着风平浪静,他又把剩下的2000元“挪”走了。放映机顺利购回,刘成金“后院”也起了“火”。直到队员们把嫂子“骗”到村里看他们放电影,她才理解了这良苦用心,主动出资租车、租影片……
首映是在渤海岸边的偏僻山村——西八千乡喜鹊村。“跟过年似的,赶毛驴车、骑三轮车来的,小姑娘、小小子都穿得新鲜。”那天放的电影是《高山下的花环》,学校墙头、树上、房顶上都是人。当剧中主人公梁三喜为了掩护战友不幸中弹牺牲时,村民们一个个哭成了泪人儿。
首映成功,老兵们定下目标——放映100场。并“约法三章”:不怕上山下乡,不吃群众一餐一饭,不拿群众一分钱。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东北农村,扯块大布搭戏台,就唱起了二人转。演出收费,村里没钱,就只能村民分摊,土特产冲抵也行。“放电影给你们多少钱?”“不要钱?要人民币吧!”“4个菜,最次也得猪肉炖粉条子?”电影还没放,各种闲话猜测都有。
队员们开着租来的破旧面包车,车身扯着“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横幅,穿行在山间。为了聚人气,电影选在村头小超市放映;接电要花2元电费,放映队给10元……放电影成了乡亲们的节日,贴上“热烈欢迎”彩纸,穿上喜庆的衣服,拥着“电影大篷车”开进村庄。当做好的饭菜、温热了的酒被拒绝后,村民们偷偷把土特产放到大篷车上,警惕的“纪检委员”赵云吉一一退回。
有一场放映让老兵们铭记一生。在凌海市温家沟村,有一所希望小学,只有1位民办教师和4名学生。孩子们最大的愿望是看场电影。
“一进温家沟,步步踩石头。晴天爬山路,雨天别出沟。”温家沟流传这样的民谣。那是初冬,老兵们的大篷车一路颠簸,几次差点遇险。
“来,下车推!”车抛锚在薄冰中,刘成金脱下鞋,挽起裤腿,跳进冰河。
“玺子,不行……”话音未落,韩国玺已跳下了水。
刺骨的河水中,锋利的冰碴不断撞击,老兵们的腿、脚被割开一道道伤口。最后一个陡坡,大篷车再也爬不上去。20里山路,人背肩扛,深一脚浅一脚……
夜幕降临,孩子们如愿看上了电影《刘胡兰》。
渡冰河、推汽车、熬夜赶路,背着上百斤的设备进村。过度疲劳,加上寒冷刺激,身体弱小的韩国玺突发心脏病,生命定格在42岁。
韩国玺的墓碑前,摆着鲜花、果品和烧酒,老兵们齐刷刷地敬了一个军礼。“玺子,只要腿能走,我们就一直放下去。”至今,放映队仍保留着韩国玺的“编制”。每次出发前点名到“韩国玺”时,所有老兵都会铿锵有力地齐声回答:“到!”
韩国玺去世后,很多复转军官都想加入放映队。赵亮就是其中之一。直到2002年11月,才顶了“缺儿”,成为正式队员。
有一个使命,服务时代
1997年,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买了第一辆属于自己的“电影大篷车”。这辆白色大面包车,跑遍了辽西山区的沟沟壑壑。
“多亏有这个老伙计。”放映队没钱租好车,尤其冬天,租的车四处漏风。用张显龙的话说,冻得就像“猫咬了似的”。原先是放胶片电影,每次出行,设备要装半车。
刘成金和张显龙负责选片,每次出发前,俩人都会因为选哪部片子争得面红耳赤。“我们都想给乡亲带点他们喜欢看的。胶片是租的,最便宜的也要每次300元。一部片子10多盒胶片,你说咋带?”
问题解决了。2007年,电影放映队换了数字放映设备。“一张硬盘存放四五百部电影,村民随便挑!”刘成金说。
服务时代需求,让这群老兵的“职业”和生命有了新的高度和广度。他们不断给放映增加新的内容,精准扶贫自然而然成了重要职责。
从1999年开始,刘成金每年会自费购买一些农业科技片,在播放正片之前“加片”,放映与种植、养殖等内容相关的短片。平时喜欢种花养草的村民刘鹏,就是在“加片”中看到了菊花种植,没等片子放完,就找放映队咨询。刘成金为他找来技术员。几番指导,几年光景,菊花越开越旺;31个大棚,40多亩花田,产业也越做越大。
辽西地区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有时颗粒无收。一年夏季,锦州大旱,玉米、高粱、大豆都生了虫子。刘成金到原农业部科技制片中心购买农业科技片,在农村巡回播放,普及抗旱知识。2010年,第十四届中国(锦州)北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销会在锦州召开。刘成金跑到会展中心,买下所有的农业知识光盘,除了预留片源外,全都免费发放给农民。
放映队走到哪里,都是热热闹闹,欢天喜地。但在凌海市白台子镇兴隆裕村,却有点意外。村民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咋啦?”刘成金问。“香瓜愁人!这裉节的时候光长秧不结果。”“那咋不找找专家?”“专家说的,咱也听不懂啊。”
“黑山县段玉春!”刘成金脑海里蹦出了远近闻名的“香瓜大王”。放映队驱车100余公里,二话不说,拉着“香瓜大王”就往兴隆裕村赶。一堂接地气、“沾泥土”的科技普及课,一通挨家挨户的“望闻问切”,村民们心中有了底。
嫩油油的小香瓜爬满了瓜秧。村民们说:“没听过瘾,没学太明白。”老兵们租了两台中巴车,40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赴黑山县,集体取经。
丰收了!兴隆峪村的香瓜大棚,果香四溢。一筐甜脆的香瓜,装满了村民们对放映队的感激。这一次,他们收了,也吃了,甜到心里。
“大篷车”放映电影,带来科普,也载满了浓浓乡愁。
2013年,因修建锦凌水库,沙河堡等村整体移民搬迁。故土难离,是对家乡的眷恋。
腊月二十三,北方农历小年。放映队放映电影,遇上了年逾八旬的“董倔头”。“谁说都不行,我就是不搬!”“董倔头”使劲儿摇着脑袋。
工作做不通,咋办?
刘成金自掏腰包,花了2.2万元,购买了近300对大红灯笼、春联和所需电线,给移民新村挨家挨户挂上灯笼、拉上线、通上电、贴上春联,扭起大秧歌。
灯笼红成一片,映亮了村民们的脸。当晚,放映的是电影《喜盈门》,喜欢看电影的“董倔头”拉着放映队员的手,态度也和缓了下来。从那以后,每年过小年,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都要到搬迁村挂灯笼、贴春联、放电影。
有一种底色,永不褪色
锦州,一座英雄的城市。1948年,辽沈战役从这里打响。红色精神注入这座城市。
老兵放映队员身体里流淌的,正是这奔腾的血液!27年来,跋山涉水40多万公里,开坏了好几辆汽车,走遍1500多个偏僻山村,义务放映8000多场电影。
从最初自掏腰包,到后来得到地方政府等的支持,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翻山越岭、步履不停。10多年来,他们的大篷车还开到了省外,电影义务放映到了雪山草地、荒滩戈壁、海岛大漠。
哪里需要,大篷车就开到哪里。“退伍不褪色”,是他们永远的底色。“只要群众需要,我们永不停机”,是他们的庄严承诺。
2008年,汶川地震。消息传来,刘成金哽咽着对队员们说:“放一场电影,灾区人民就会多一点战胜地震灾害的信心。”
不容思量,数千里行程,他们马不停蹄。白天拉伤员、拉战士,支帐篷、送物资;晚上放电影、鼓士气。20多天不分黑白昼夜,老兵们为受灾群众放映了30多场电影。
2013年“八一”前夕,队员们带着放映机、发电机,登上了葫芦岛地区的一座海上孤岛。这里,只有一名战士驻守,陪伴他的还有一条狗。
银幕亮起,战士紧张又兴奋地搓着双手。刘成金的双手则紧紧拽住了幕布。海风咆哮,幕布稳如磐石,电影连放4场。刘成金说:“这里,有我们的战友,他是在为我们的国家守卫海岛!”
2019年7月中旬,刘成金和3名老兵从瑞金出发,终点是延安。他实现了自己的夙愿,重走长征路,为老区人民放映电影。“25天,8省份12地,爬雪山上高原,行程1.3万公里,每到一地,放映一场电影……”刘成金在日记里写下了这串数字。
新疆塔斯提的冬季,漫长寒冷,但更可怕的是寂寞。中哈边境线,渺无人烟,喊上一嗓子,只有回音在响。小白杨哨所,就在这片荒原上。
2022年6月,晚上10时,天空仍透着亮。
“再等等?”放映队员有些焦急。“一定要等到天黑下来,放映效果才好。”刘成金毫不犹豫。
小白杨哨所的夜幕降临,至少要晚两个小时。4个人禁不住打起了哈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为了驱逐困意,刘成金轻声哼起了《小白杨》。歌声中,自己仿佛又回到了身在军营时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时钟滴答,月亮爬上树梢。小白杨哨所被笼罩在夜色中。银幕亮起,电影《狙击手》照亮了战士的心。
立春已过,锦州小凌河河水微融。岸边,老兵们精心呵护的两棵小白杨悄然泛绿。这是小白杨哨所赠送的树,老兵们千里迢迢从塔斯提将它们背回锦州。8名老兵,将它们视为生命般珍贵。
小白杨树南侧,是几年前落成的老兵国防教育电影放映基地。这里有15米宽的硕大固定银幕。在这里,老兵们每周末要放映2场爱国主义题材影片。
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在河北、陕西、黑龙江等地“落地开花”,许多年轻人也成为队员。2020年,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被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2022年冬,辽宁省委宣传部为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配置了新的数字放映机。这让他们爱不释手。“这设备,电影院都不一定有呢!4万流明、4K高清,还有整套的音响设备。”
刘成金盼着春暖花开,给老百姓放上最新的4K高清电影。
图片均由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