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健康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2月10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数字化助力养老行业发展(健康焦点)

本报记者 杨彦帆 祝佳祺 窦 皓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0日   第 19 版)

  图①: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画溪街道姚家桥村区域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在使用远程问诊智能服务终端。
  谭云俸摄
  图②: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文汇街道胜安社区智能健身广场,医护人员向老人介绍如何使用智能健身器材。
  刘智峰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一定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公办养老机构和普惠型养老服务,特别要强化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

  按下随手携带的呼叫器,跌倒的老人可以及时得到救助;具有行为监护、安全看护等功能的养老监护类智能产品,让老人生活更安全更放心;智能设备一键拨打热线,工作人员24小时接听并提供各项服务和应急帮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正为养老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及养老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化如何赋能养老行业?当前面临哪些挑战?前不久,记者赴浙江、广西等地进行了采访。

  用上智能设备

  智能技术和手段在健康管理、远程诊疗、居家照护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多亏了这个‘宝贝’,不然麻烦就大了!”家住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潇湘社区的黄月珍老人,今年88岁。常年独居的她,说起社区给家里安装的“安居守护四件套”,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几个月前,正在客厅里看电视的黄月珍,忘记了厨房正烧着热水。水烧干后,家中的烟感报警器识别到屋内烟气,信息传输至萧山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值班工作人员拨打老人和子女的电话都没有响应后,立刻联系了社区值守网格员俞为,接到任务的俞为第一时间上门处置。整个响应过程,不到5分钟。

  “进屋时厨房已经烟雾弥漫,老人还没有察觉,再晚一步后果不堪设想。”俞为说。

  在萧山区124万户籍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约31万人,占比达25%。通过智能设备采集烟雾浓度、燃气浓度、门磁开关次数与时间等数据并借助5G网络回传至政务云端,萧山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构建告警预警模型,精准识别36种突发状况,保障老人居家安全。该应用系统自2021年上线以来,已覆盖全域22个镇街、564个村社,累计将6000余位老人纳入守护范围,预警居家安全隐患6100余次。

  “四件套是基础硬件,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自由叠加智能床垫、智能手环、跌倒检测仪、紧急呼叫仪等设备。”萧山区民政局副局长叶臻刚说,目前辖区内高龄孤寡、独居、空巢等特殊困难老人家中,基本都已经安装上了这类智能设备。

  如今,越来越多老人用上智能设备。智能技术和手段在健康管理、远程诊疗、居家照护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黄月珍家中,一个白色的方形装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红蓝绿三色按键,除了联系亲属外,还可以一键拨打智慧养老服务热线,工作人员24小时接听并提供各项服务和应急帮助。此外,点击手机上的“浙里办”应用“e养萧然”版块,同样能一键申请各类家政服务,子女经过授权,可以远程代为操作并查看各种信息,使用方便。

  “智能养老产品需要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石松分析,因其需求弹性大,目前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存在服务标准难以确定等问题。仍需加强引导,唤醒老年人的潜在消费需求,构建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黄石松表示,数字时代势不可挡。未来,智慧养老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创新养老服务方式、促进养老服务供需对接等方面大有可为。

  建设智慧系统

  家属通过微信小程序,就能随时查看老人的护理情况、健康评估等信息

  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福利院大厅,高清大屏显示着院内老人的护理等级、护理情况等。护理站墙上,楼层也有电视实时显示不同老人的呼吸、心率等健康状态。

  “我们的养护楼都实现了无线网全覆盖,利用物联网技术,睡眠床带、SOS呼叫报警器、非接触雷达、健康随访箱等物联网智能设备,实现数据回传和分析。”宾阳县福利院院长陆慧告诉记者,一旦老人出现异常情况,显示屏会主动弹屏或语音预警,改变了过去被动接收呼救的情况。

  智能化管理是养老机构未来发展的趋势。根据《南宁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施方案》,一批养老大数据中心、数据交互系统、居家养老服务监管系统等智慧系统已投入建设。宾阳县福利院的智慧设备和系统也投入使用,养老资源整合利用初见成效。

  走进失能老人刘汉铭房间,床头安置的“非接触雷达和睡觉监测仪器”实时监测他的生命体征,通过平台随时可以查看生命体征数据情况,夜间离床、体征数据变弱、坠床等风险都能得到预警。

  护理员谢夏临用手持终端扫描床尾的电子卡,读取了刘汉铭的基本信息、护理要求和护理工作进展。“老人今天需要照顾洗浴。”谢夏临打开了床位滚轮刹车,推着刘汉铭进了洗浴间,通过遥控器操作,助浴间配置的电动助浴推床移动升降、调节体位,实现从床到卫浴的平稳过渡。

  助浴工作完成顺利,谢夏临在终端进行勾选登记,护理主管也可以通过数据系统随时巡检核查护理员工作情况。“少了很多纸质台账,我们也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服务老人上。”谢夏临说。

  除了智慧照料,还有智慧健康评估。通过健康一体机、便携式一体机对老人基本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上传数据到健康系统,立刻能得到评估报告。家属通过微信小程序,就能随时查看在住老人的护理情况、外出情况、健康评估情况、风险评估、食谱、体检报告等信息。

  “推行智能化管理后,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但目前养老机构专业性人才比较缺乏,智慧养老的盈利周期长,所需资金仅依靠政府有限的财政补助拨款,平台智能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陆慧告诉记者,今后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统一的智慧养老云平台,持续汇聚医疗、康复、旅游、家政等相关行业资源,加快形成综合服务能力。

  提升数字素养

  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在天津,“银发”智能服务平台让老年人感受到家人就在身边,拓展了与亲人的联系纽带。通过智慧陪伴终端设备的语音交互模式,可以设置家人的声音进行实时对话互动……

  老年人需要老有所养,更需要老有所乐。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更好地拥抱数字化服务?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印发,对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在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方式的同时,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加快推进老年人常用的互联网应用和移动终端、APP应用适老化改造。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

  “要通过数字赋能,真正让技术更便捷、更高效、更实惠地为老年人所用,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黄石松认为,未来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要基于交互设计理念,做到交互方式易用、满足情感化需求。应以老年群体广泛的互动参与以及满意度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实现视觉界面合理化、交互操作人性化,切实提升老年群体使用智慧养老平台的体验。

  “对于老年人而言,最简单的操作方式才是他们最喜欢的。”萧山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贺军表示,当前一些智能手环等可穿戴智能设备以及对应的操作程序,往往在设计时着重于技术与功能,忽略了老年人的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因素,致使他们不能很好地使用,如何将两者更好地结合,仍需进一步探索。

  专家认为,当下智慧养老的发展,一方面要迭代升级相关应用场景,打通数据壁垒,加快相关领域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提升服务水平和精准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老年人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教育,破解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使老年人也能乐享移动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带来的红利。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