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2月03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传统美德和家风文化的生动书写

刘裕国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03日   第 20 版)

  《母仪若水润三苏——苏母传》:蒋蓝、邵永义著;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四川眉山市三苏祠时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作家蒋蓝、邵永义创作的《母仪若水润三苏——苏母传》深入发掘三苏故事,用独特视角、精彩叙事和充沛情感讲述苏母程氏劝夫以进、教子以学、持家以俭,成就“一门父子三词客”的故事,塑造了苏母这样一个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典型人物形象,生动传达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家教家风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传记文学不同于小说,人物和事件不能虚构,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必须具体、生动、独特。传记中的地理环境、民风民俗、历史背景都有据可查,作者在充分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讲述生动感人的故事。作品第一章《蜀山岷水青邑地》大纵深地描述青神县地理人文和社会环境,为人物出场作以铺垫,也勾勒出孕育三苏的大美自然和文化渊源。第二章《程家有女初长成》,讲述主人公在家人真心关爱和严格教养中成长的经历。主人公为父亲背诵李白诗文《长干行》,母亲让主人公放生红鲤鱼,自幼教她行善,程家修桥铺路、造福乡里、与人为善……当读者读完这一章,会不自觉地感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原来主人公之所以成为中华优秀母亲的典型代表,与她从小受到良好家教密不可分。作家通过一个个生动故事的叙述,演绎出好家风代代相传的精彩大故事,让人读来荡气回肠。

  作品用饱满的细节彰显精神特质,使苏母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传记中,苏母常常亲授苏轼兄弟诗书,用古今治乱成败的典故,培养苏轼兄弟的品德和情操。苏母讲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常禁不住叹息。苏轼读完《范滂传》问母亲:“儿若要做范滂,您许我吗?”母亲凛然答道:“你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母吗?”这件事为苏轼树立了“民惟邦本”的为政观,影响了他一生。当年少的苏轼与弟弟苏辙在庭院里嬉戏,苏母利用老花猫抓鸡的故事,教育孩子要有仁爱、宽厚之心,要爱惜一切有生命之物。苏家搬进新居,发现前人窖藏一坛金银,苏母叫人来重新埋好,身体力行教育苏轼兄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非分之财,一分一文也不能妄取。母亲的这些话这些事,都在少年苏轼心灵上烙下深深印记。后来,苏轼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受到世人敬重,跟苏母良好的家教紧密相关。作品用这些富有特色和情感的细节让家风故事春风拂面,沁人心脾,让苏母形象生动树立起来,令人过目难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母仪若水润三苏——苏母传》蕴含历史和现实意义,是弘扬优良家风家教的生动读本。希望更多创作者深入挖掘家风文化,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贡献更深厚的文学力量。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