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财经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1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营造良好金融消费环境(财经观)

屈信明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30日   第 18 版)

  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是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优化金融消费环境,有利于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助力经济回暖

  

  新春佳节,在网上选购年货,一些消费者会使用消费信贷产品;亲朋好友聊起养老的话题,少不了养老理财、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等新鲜事儿;普惠医疗险遍地开花,不少消费者为自己增添了医疗保障……近年来,金融机构围绕百姓需求不断创新产品、优化服务,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了便利。

  金融消费活跃度越来越高,消费者权益保护也越来越重要。银保监会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金融消费者超10亿人。近年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出台政策措施规范市场秩序。比如,要求信用卡分期服务统一采用利息形式向客户展示资金使用成本,让“零息高手续费”的套路无处遁形。相关政策举措有效回应了市场关切,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护。

  也要看到,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核保过场化,理赔核保化”等情况仍时有发生,这既给消费者带来困扰,影响金融消费信心,也会给行业自身发展带来隐患。毫无疑问,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是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优化金融消费环境,有利于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助力经济回暖。

  营造良好金融消费环境,离不开健全的制度和有力的监管。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等文件相继发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调工作机制逐步构建,金融营销宣传行为持续规范,监督检查效能不断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未来,期待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工作加快推进,为高质量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供更多法律指引。

  金融机构需强化主体责任。从产品宣传到合同签署,从售后咨询到投诉处理,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在各个环节与消费者“面对面”“零距离”,其行为直接决定消费体验和用户评价。只有积极履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主体责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健全规章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强化人员管理,方能不断排除危害消费者权益的隐患,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也是重要一环。一方面,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可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知识宣介活动,增强百姓防范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金融消费者要做好保护自身权益的第一责任人,注意通过正规渠道了解产品,购买时需认真阅读合同条款,谨防上当受骗。随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金融消费者一定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舒心的消费环境。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