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读者来信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1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厉行勤俭节约,从身边小事做起(金台视线·刹住浪费之风(下))

本报记者 孙立极 王伟健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16日   第 07 版)

编辑同志:

  凌晨下夜班的回家路上,我途经一栋办公楼,宽阔的办公区一片漆黑,无人工作,但中间的走廊里却灯火通明,白白浪费电,令人惋惜。

  生活中,像这样的浪费现象还有不少,比如:阳光充足的上午,路灯竟然还没有熄灭;夏日炎炎,商场里冷气大开,但门也大开;展示城市形象的景观灯彻夜不熄;下班后不关电脑、不关打印机的现象也较普遍……这些浪费现象,只要留心并积极处理,本来都可以避免。但很多人却往往忽视了身边的浪费,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的优良传统。虽然现在物质基础变得愈发坚实,但这并不能成为铺张浪费的理由或借口。减少浪费,应从容易被忽视的日常做起,多留意身边细节,共同树立文明新风,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

  安徽合肥市  号  声

 

  出门时没有随手关灯、没关紧水龙头就走了、“眼大肚子小”菜点多了……生活中,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种不经意的时候。看上去只是一点电、一点水、一点食物的小事,可积少成多,加在一起就是不小的浪费。

  近年来我国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取得积极成效。不少读者给本报来信,呼吁不可忽视生活中微小、隐形的资源浪费,减少浪费应从节约点滴做起。

  生活中的浪费行为随处可见

  “前不久,我看到环卫工人用路边的消防栓给洒水车加完水后,没把阀门拧紧就走了。消防栓一直在滴水,不一会路上就积了好大一滩。”日前,陕西西安市读者许双福来信说,“类似这样浪费水的现象我见过不止一次。其实只要加完水后再观察一下阀门有没有关紧,这种浪费完全可以避免。珍贵的水资源白白浪费,让人看了着实心痛。”

  “参加一些会议、活动时,主办方会提供瓶装水。但我发现很少有人喝完,大多数只喝了一点点,收拾会场的时候,没喝完的‘半瓶水’都被当成垃圾清理掉了。瓶装水是十分优质的水资源,就这么被浪费了,真可惜。”福建三明市读者林丽在来信中说。

  其实,生活中的不少浪费都发生在不知不觉间。“不少人在手机充完电后,都习惯不拔充电器。在这里温馨提醒:长期不拔充电器,不仅浪费电,还存在安全隐患。”日前,广东电网广州供电局在社交媒体上提醒公众。

  河南漯河市读者张涛说:“现在各种电器越来越多,功率越来越大,不使用的时候会产生待机能耗,这也是一种隐性浪费。有人算过一笔账:将一户家庭的空调、洗衣机、电视、微波炉、电饭煲5类电器进行计算,待机能耗大约每天0.2度电,一年下来就是70多度电。建议大家用完电器后随手拔掉插头,节约资源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不少读者都注意到了身边一些不经意的浪费现象。山西太原市李先生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老师让孩子写作业时只用作业本的一面,太浪费了。湖南醴陵市读者任雪梅反映,每学期老师都让准备新的作业本,但到学期末的时候,有的作业本只用了一小半,甚至就用了几页,“这也是不小的浪费”。

  吉林四平市出租车司机陈先生反映,按照规定,出租车必须为每位乘客打印乘车发票,每辆出租车每天差不多要消耗掉一卷发票。“但在运营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乘客需要,司机每天都要清理大量没用的发票。”陈先生说,“一卷发票看上去不算什么,可几千辆出租车每天一卷发票就不是小数目了。建议相关部门重视这个问题,可以采用电子发票或者电子凭证,减少这样的浪费。”

  对浪费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不少,有的是因为没注意,有的则是不上心。浙江开化县读者魏芳曾在一处建筑工地上看见好几根塑料管“哗哗”流水。她忍不住上前询问,没人用水,为什么不关掉水龙头呢?没想到工人回答说:“反正水费由老板出,管它呢。”

  江苏扬州市读者李政经常通过网络平台点外卖,每次都勾选“不需要餐具”,但有的商家还是送来了一次性餐具包。李政问了才知道,商家嫌翻订单看客人要求太麻烦,又怕顾客是误点选项,如果不送的话没准会给差评,索性给每个订单都放了一次性餐具。“其实,很多人并不需要一次性餐具,每个订单都送的话,也是不小的资源浪费。”李政说。

  不论是“不差钱”还是“嫌麻烦”,归结起来还是人们对浪费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江苏常州市读者刘先生在景区周边开了几家饭店,客源以游客为主,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要接待三四百桌客人。“我们在每张饭桌上都摆着‘杜绝浪费’的宣传牌,但浪费现象依然严重,有些菜没动几筷子。游客出来旅游都想吃点好的,但还是要有节约的观念。”刘先生说。

  为了减少餐饮浪费,刘先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为了避免食材浪费,根据客人线上预订的菜量实施精准采购;随时对菜品进行更新,将一些“冷门菜”从菜谱上删掉等。刘先生说,这两年来,饭店食材浪费情况已大为改善。

  不少读者还对生活中的铺张浪费行为提出了批评,比如成本越来越高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华丽的学校运动会开闭幕式以及夸张的开张典礼等。四川成都市的刘先生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说,现在很多门店开业时,门口都会摆很多大花篮,有的竟然是用大量麦穗制作而成,“这可是粮食呀,怎么能这么浪费呢?”

  春节在即,四川泸县读者胡泊在来信中说,春节本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可有的地方讲人情、要面子,时常在宴请上讲排场、相互攀比,结果就是聚会场所档次越来越高、菜品越来越多、花销越来越大。“节日期间更要注意避免铺张浪费,别光要面子、讲排场,却忘记了阖家团圆的初衷。”胡泊说。

  从建章立制和培育风尚两方面着手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仅关系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如何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许多读者表示,需要从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和培育积极健康的节俭风尚两方面着手。

  2021年4月,反食品浪费法正式颁布施行,对食品浪费行为从此有了法律规制。针对个别网络“吃播”吃过就吐的浪费行为,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禁止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对于餐饮服务经营者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也明确规定将由相关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将处以罚款等。依据反食品浪费法,浙江、河南、宁夏、福建等地相继开出罚单,对减少食品浪费、弘扬节俭风气发挥了积极作用。

  江苏连云港市傅先生来信表示,许多农村地区通了自来水,但村里修路、修水渠等基础设施时经常出现水管被挖断的情况,有时一个多星期也没人来修,大量的水白白地浪费了。“乡村面积大,村民住得又分散,管理人手不足,维护维修容易跟不上。要堵住这一浪费的‘漏洞’,还得从制度上着手。”傅先生说,“一方面要信息互通,施工队动工时应当全面了解管网分布情况,避免挖断水管;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发生水管破裂等问题时尽快安排抢修,最大限度地避免水资源浪费。”

  2022年底,一些用户发现当月电费大幅增加,有网友晒出电费单,一个月电费高达上千元,是往常电费的几倍。经有关部门解释,发现不是电价涨了,而是采用阶梯电价的结果。以上海市为例,第一档电价即月用量200度以下,每度为0.5469元;而第三档位电价即月用量超过400度的,每度为0.8469元,上涨超50%。有的家庭长期开着空调、取暖器等大功率电器,两相叠加,这才造成电费大幅度上涨。上海虹口区王女士说,实施阶梯电价让大家对节约能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家里人更注意用电细节,比如随手关灯、空调温度不要调得太高、不用的电器拔掉插头等等。“这也是好事,提醒大家勤俭节约、不要浪费,对全社会都有好处。”王女士说。

  辽宁沈阳市读者张文国建议,可以通过政策鼓励构建一些公益平台,共享多余资源,实现资源再利用,“可以奖励捐赠者文明积分,文明积分达到一定额度就可以在一些公共服务中享受优惠,或者给予荣誉称号,激发大家节约的积极性”。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许多读者来信表示,每个人都应该把勤俭节约当成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全社会养成节约习惯、形成勤俭之风,让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行动自觉。

  版式设计:张丹峰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