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新农村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1月06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四川省通江县探索“三社”融合发展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新招

本报记者 王明峰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6日   第 18 版)

  “太平场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5万元、龙池谷蓝莓专业合作社2万元……”近日,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杨柏镇太平场村村委会议室,“三社”融合发展分红仪式正在举行。“去年上半年分红12万元,这次又分红5万元。”太平场村第一书记任平珍说,这些钱将全部用到脱贫产业巩固、村路维修等村级发展事务中。

  2020年,作为四川省试点县之一,通江县探索基层供销合作社、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社”融合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及村民稳定增收。日前,通江县创新“三社”融合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案例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

  冬日暖阳洒在兴隆镇翰林村茶园里,茶农们正手脚麻利地给茶树修枝、施肥。

  “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全村共有1366户,茶园4800余亩,人均一亩茶。”翰林村党委书记杨永东介绍,因为管护跟不上、加工技术滞后、销路不畅,村里的茶产业发展一度停滞不前,村集体经济也缺少活力。

  2020年,翰林村成为“三社”融合发展试点村。通江县浴溪供销惠农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翰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通江县紫金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惠农公司负责人高成宝介绍,“合作社组织村民种植、采摘、加工茶叶,我们来收购,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销售。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主要协调处理我们在村内发展产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社”融合给翰林村茶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茶叶品质提升,培育出了“巴蜀白茶”“三生道”“翰林毛尖”等多个名优品牌,销路拓宽,茶叶销售额翻了番。

  翰林村顺势做起了乡村振兴大文章。依托巴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李故居”,村里打造了翰林花海、巴蜀民歌风情园、翰林湖水上演艺等项目,农文旅融合发展,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三社”融合,优势互补,握指成拳,茶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杨永东介绍,2022年茶叶园区带动村民季节性务工650人,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全村累计接待游客5.3万人次,三成村民通过创业、就业、入股、销售等多种方式参与农文旅融合发展。“打工挣钱,加上土地流转费、销售茶叶以及村集体分红,去年收入3万多元。”71岁的村民郭汝猛说。

  在通江县,“三社”融合兼顾各方利益:10%利润由集体经济优先分红、10%奖补管理团队、30%滚动发展预留、50%股份合作分红。“这样的分红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还能吸引更多社员参与。”诺江镇秋锦山村党总支书记屈召顺介绍,去年村里用优先分红的资金及时修复了因特大暴雨而损毁的村路。

  “‘三社’融合发展,增强了我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活力。”屈召顺介绍,村里的蓝莓产业越做越大,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去年全村引进了19家业主,“待村里的蓝莓全部上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将不低于200万元。”

  “全县18个‘三社’融合发展试点村,去年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2万余元,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增收均超过10%。”通江县委书记李玉甫介绍,2023年将持续围绕特色产业村、重点帮扶村,稳步推进10至15个村“三社”融合发展。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