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好的艺术献给观众”,是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名言。曲艺的土壤在民间,生命力也在民间。无论大江南北流行的相声、小品,还是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山东大鼓、苏州评弹、河南坠子,一方水土一种形式,曲艺从诞生起就离不开观众的欣赏。
地气一直“编织”在曲艺的生命里,接地气的曲艺总能聚拢人气儿。每一种具体的曲艺门类,其生成与生长、创作与传播、素材与舞台都来自于万千百姓的火热生活。在对日常的提炼与表达、和观众的对话与交流中,不同的曲艺门类确立了自己的气质和风格。正因为如此,曲艺人才会打起铺盖卷,经年累月,日夜兼程,把广阔天地当作舞台。因为他们知道观众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他们把来自生活的笑声回赠给观众,赓续传承艺术,也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也许有人会问:如今,网络传播方式便捷又高效、文化娱乐形式多样又多元,面对面的演出还有必要吗?的确,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4.72%,网民规模超过10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4%。但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依然有互联网上找不到的段子,依然有大量值得发掘的情感和故事,当然,还有最专心的观众和最真挚的掌声。更重要的是,现场演出的艺术魅力是无可替代的。从演员与观众面对面的一幅幅热烈画面里,从观众绽放的一张张笑脸里,从风雪里的等待与守候、相迎与相送里,我们看到村民对曲艺的渴求与期盼,也看到村民给艺术家带来的成就感和归属感。这是双向的馈赠。
下乡,亦是回家。乡村的沃野,是曲艺扎根的田野,只有在这里才听得到生长的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