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广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河南虞城县加快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6日   第 16 版)

  近年来,河南省虞城县积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叫响“木兰之乡”品牌,讲好黄河故事,以黄河故道生态旅游为依托,以乡村旅游为载体,以全域旅游为主导,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品牌,厚植文化元素,激活文化业态,盘活乡村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以文化助力河南强县、中原新城建设,有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厚植文化元素

  虞城县历史文化厚重,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忠孝文化。拥有营廓遗址、南亳遗址、木兰祠、伊尹祠、任家大院、大运河遗址、利民古城、黄河故道遗址,大虞春秋、蜗牛小镇、运河景观带、马牧集老街等景点,为虞城增添更多历史古韵。

  虞城明清黄河故道上有虞城黄河防洪故堤和60多平方公里的湿地资源、10万亩林场和防护林带。诗意田园、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资源在虞城集聚。郭土楼村、田庙乡万亩梨园、乔集乡烟云古寨等正成为虞城乡村旅游热门打卡地。

  近年来,虞城县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牢牢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为依托,加快推动“文旅+生态”“文旅+康养”“文旅+乡村”“文旅+研学”“文旅+美食”“文旅+工业”等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树立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标杆。深挖人才资源,培养一批本土文化研究专业人才。重点围绕本土历史文化、非遗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加大对非遗产业及其附加产品和产业链的技术支撑、人才支撑,做好人才服务和激励。

  同时,加强对文物古迹、传统村落等乡村文化遗产和特色风貌的保护,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激活文化业态

  虞城县将非遗产业发展规划、县文化广电旅游局“12345”旅游规划,融入全县“一路两廊三城四遗址五融合十品牌”全域文化旅游规划中,从南至北拓展景点链,打造以木兰文化为引领的虞城全域生态文化旅游。“一路”,即木兰从军路(仓颉旅游大道);“两廊”,即黄河故道生态走廊、310国道文化和产业长廊;“三城”,即虞城县城、利民古城、中国·虞城影视城;“四遗址”,即营廓遗址、南亳遗址、大运河遗址、黄河故道遗址;“五融合”,即文化、生态、产业、交通、互联网融合;“十品牌”,即木兰、农耕、孝善、非遗等十大品牌。

  同时,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高效转化,发掘文化资源的最大价值,依托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虞城苹果、虞城酥梨、虞城荠菜、惠楼山药等知名品牌,麦仁驴肉、景家麻花、利民羊肉、乔集烧牛肉等地方特色美食,打造具有虞城特色的文旅产品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紧扣市场、资本、人才三要素,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文创园区,形成木兰布鞋、木兰粗布、木兰剪纸、木兰雕刻、木兰府酒、鱼灯等文旅商品。进一步做好“文创+”,通过“电商+基地+农户”形式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谋划建设稍岗孟楼油画艺术村、朱庙剪纸特色村。虞城县放大手工剪纸资源优势,瞄准“文旅农旅”双融合发展,鼓励村里的妇女、学生加入剪纸队伍,建设剪纸展览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习所,推进剪纸致富“十百千”工程,即以农户为培养目标,建成“十名剪纸师、百户剪纸人家、千名剪纸人”工程,做大做强特色剪纸文化。

  盘活乡村文旅

  虞城县把乡村旅游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把黄河故道沿线各乡镇传统村落、非遗项目、生态果园、生态农业园和农家乐等有序串联,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全域旅游新线路,推进乡村旅游点向观光、休闲、度假一体化转变。同时,以懂菜农业、科迪集团、通宝食品等龙头企业为黄河故道生态休闲观光游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做好“梨花节”“采摘节”“杂技节”等特色节会,做大做强新兴农业,把黄河故道打造成横跨虞城东西的“故道绿廊”,让黄河故道内外“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处处是风景、村村有服务”,将黄河故道变成休闲健身之道、旅游观光之道、农民增收之道、乡村振兴之道。

  以木兰从军路为轴,打造形成“包公晾米台—营廓遗址—木兰祠—伊尹祠—蜗牛小镇—任家大院—大虞春秋—四大主题公园—保税中心、特色商务区—马牧集老街—国家孝善基地郭土楼—状元小镇—稍岗十里画廊—利民古城—烟云古寨—黄河故道”观光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具有国际特色和魅力的文化小镇、休闲小镇、生态小镇。

  赋能乡村振兴

  虞城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文化建设融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融入乡村治理体系。以创建“五星”党支部为契机,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开展独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创建“我为家乡代言”“乡村夜话”“孝善敬老饺子宴”“赶文化大集、享文明新风”四个品牌,把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发展活力释放出来。积极探索文化合作社+书画、文化合作社+非遗、文化合作社+广场舞、文化合作社+红色历史、文化合作社+戏曲、文化合作社+自媒体等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已组建乡村文化合作社125家,打造出乔集镇刘楼村杂技乡村文化合作社等特色主题的合作社28个,培养“台柱子”829人,编排演出节目228个,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900多场次,惠及群众和游客120余万人次,实现“乡镇全覆盖,城区有亮点,村村有队伍,人人能参与”。

  下一步,虞城县将继续传承弘扬木兰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叫响“木兰之乡”品牌,瞄准“文旅农旅”融合发展,让文化发展有活力、旅游发展有魅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来源:中共虞城县委宣传部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