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绿色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2月16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记者手记)

寇江泽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16日   第 14 版)

  鸟类对环境、气候变化较为敏感,是监测环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生物。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珍稀鸟类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新时代十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创新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不断强化就地与迁地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神州大地上,中华秋沙鸭、震旦鸦雀等珍稀鸟类频频现身,云南野象北上南归、自在“旅行”,青藏高原藏羚羊“万羊齐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眼下,《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正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各方热议“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让我们继续齐心协力,持之以恒,保护生物多样性,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同呵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