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2月08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天台山下,有个下元一村(逐梦)

刘月新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08日   第 20 版)

  下元一村风光。
  朱玉东摄
  制图:赵偲汝

  一

  黄庆林所在的村子是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下元一村。那天,黄庆林记不清在附近的天台山上转了多久。他将目光投向那些黑松树、果树和裸露的山体,再穿过灰蒙蒙的砖厂、石料厂看向山脚下的新村。眼前所见,让他心里不是滋味。

  想起村两委会上刚刚作出的决定,此刻他心里更加坚定了:一定要带着大伙到浙江安吉学习,彻底解放思想。下元一村要走绿色生态发展的路子。

  10天前,区里组织一批村干部到浙江省安吉县学习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发展经验。安吉的余村了不起,他们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村。这,才是乡村健康发展之路啊!余村的蜕变让黄庆林大受触动,夜不能眠。下元一村再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搞发展了。余村就是下元一村学习的榜样。

  这是2010年5月。

  回来后,村里连续召开多次会议。黄庆林介绍余村经验,把几天来的所思所想一股脑端了出来:“咱搬村不是目的,让全村男女老少子子孙孙都能过上好日子才是最重要的。眼下,我们是住上了小楼,集体收入也不错。可这是在吃子孙后代的饭呐!我们必须走绿色生态发展的路子。”

  有着几十年党龄的他越说越激动:“这些道理是我在安吉县的培训班上,从余村的发展变化中悟出来的。我们不能再抱着侥幸心理往下走了。”

  在此之前,黄庆林与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干了一件祖祖辈辈想干而没干成的大事——搬村。全村从山上搬到平地上,从此彻底摆脱了没有水没有路的苦日子。村民们住进整齐宽敞的小楼,公路、学校、水、电、卫生室等基础配套设施也相继到位。

  1962年,下元村分为3个村,下元一村独居半山腰。那时黄庆林还没上小学。村民吃水需要提水桶到泉沟里排队舀水,人们靠天吃饭。初中毕业后,黄庆林回村当了乡村医生。他为全村百姓把脉诊疗几十年,也把准了大家的心病,想把村子搬到山下去。

  2004年9月,黄庆林担任下元一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没有忘记乡亲们的搬迁梦。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2007年年底终于把村子搬到了山下。

  搬村的梦想实现了。但是接下来村子的发展问题立马摆在了眼前。当初搬村,村里的一个石料厂和两个砖厂在资金和材料上都发挥了作用。然而,如果还像以前那样,靠炸山卖石头、挖土烧窑卖砖,只怕对生态的破坏越来越大。

  说起来容易,可还是有不少村民想不通。即便是黄庆林,也翻来覆去做了大量思想斗争。最后他认定了一点:时间和实践证明,余村的做法是正确的。

  百闻不如一见。黄庆林决定带着大伙去一趟余村,眼见为实,不信大家不为所动。

  二

  从余村学习归来,大伙统一了思想:把村里的石料厂和砖厂全部关闭。

  村子下了山,黄庆林又带领村民上了山。

  首先是开启山体复绿工程。其实之前,他们就已开始了绿化荒山的行动。村两委顶着压力把山林收归集体统一管理,然后开始栽树。实施山体复绿工程以后,他们加大了植树的力度。天台山上适合栽黑松,但黑松树苗小,栽下去需马上浇水。于是每到雨季来临,全村就集中植树。村民们披着雨衣、扛着铁锹、背上一袋子小树苗就上了山,雨不停,不收工。回想起那场景,黄庆林感叹:那时自己就暗下决心,如果不踏实干事,就对不起乡亲们。经过几年努力,山上山下,村里沟渠河塘边、房前屋后全栽上了树。

  搬村腾出600多亩土地,村里经过商讨,决定全部复垦,引茶上山,建设有机无公害茶园。多年前,下元一村村民就试着请来师傅教授种茶技术,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他们很快创出自己的茶叶品牌。村里还在山下建设了100亩有机水稻示范基地,三年时间带动周边发展水稻1000多亩,并申请了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这是他们开发的第二个品牌产品。又投入资金,在废弃的石料厂和砖厂厂址上建起茶文化综合楼和影视基地。

  远看青幽幽近看绿油油的天台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下元一村生态旅游发展开始起步。

  观念一转,地阔天宽。

  其实,发展旅游业,下元一村是有基础的。这里有山、靠海,距黄海只有4公里。天台山主峰上有太阳神祭坛、祭祀太阳神的老母庙及石刻文字和岩画等历史文化遗迹。村里整合这些独特的资源,连年举办“太阳文化节”,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山上还有山涧、山泉、小路,老村址保留的旧房子,成片的茶园、果树。山下有稻田示范基地和统一规划的别墅村。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看点。为发展旅游,村里还专门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

  栽下梧桐树,金凤翩翩来。2015年,“天台山田园综合体”项目在下元一村建成,为村集体增收、村民增富开辟了新路。2016年,日照市重点文旅项目“东方太阳城”落户天台山,仅土地、山场租赁一项,下元一村每年就增收100余万元。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资源供不应求。村里外出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就业创业,附近村越来越多的村民也成了相关项目的工作人员。

  下元一村出名了!

  三

  如今的下元一村,绿山林海,溪流蜿蜒,风景如画。村民享受的是“村在林中,路在树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田园诗画生活。

  面对前来旅游观光、体验生活、进行研学教育的大小团队,村两委班子又发现了新机遇——发展以民宿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让到这里来的游客不仅玩得好,也吃得放心、住得舒心。

  邹宗敏是嫁到下元一村的媳妇,现在是村旅游合作社和村史馆的工作人员。第一次听她讲解村史,我就被她富有感情、生动细腻的讲解打动,后来我们聊了起来。

  邹宗敏跟丈夫当初都在日照市打工。有了孩子后,来回奔波很不方便。后来有了第二个孩子,不得不辞去工作回到村里。“回来不久,村里成立旅游合作社,招聘工作人员。我觉得这是个机会,如果自己能考上,有了工作不说,还能照顾家庭。”邹宗敏说。经过笔试面试,她应聘成功。起初她负责建网站、办登记,兼顾打扫卫生。村史馆建成后,村里想培养自己的解说员,她又多了一份特殊的讲解工作。

  发展民宿被提上村议事日程后,全村近200套二层小楼,成了村民们跃跃欲试的资本。村里对民宿制定了标准,成熟一家发展一家,很快有20户达标,紧接着又跟上来30户。邹宗敏家算一个。来到她家,眼前一亮。高大的门楼被挺直的广玉兰遮护着,洁白的玉兰花时隐时现。干净整洁的院子里,几十盆各色花儿靠墙摆放,摆出了田园诗画风格,也摆出了主人热爱生活的心境。一楼自家住,二楼是民宿。客厅和房间皆宽敞整洁,舒适温馨。我一边参观一边心里嘀咕,这是小山村的民宿吗?分明就是花园里的浪漫小屋呀。

  邹宗敏告诉我,民宿的房门钥匙另有一把在村旅游合作社,有来登记住宿的客人,由工作人员统一安排。一日三餐由房主按照村里制定的饭菜标准来做,最后由合作社统一结账。想起村支书黄庆林曾给我介绍过这种经营模式的好处,住宿和饭菜质量都有保证,而且,房主不会因住宿登记等事务而耽误工作,也不因忙工作而耽误住宿生意。现在,邹宗敏成了大忙人,丈夫也早已回到村里。

  这个黄海边的小山村,到处都有故事。我在村里串起门来。小伙子秦兴玉以前在天津打工,“东方太阳城”项目落户村里后,他带着妻女回到家乡,他在村里上班,妻子在家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经营民宿。我到他家时,小两口正在南房吃饭。恍惚中我把他们当成了游客。女主人跟我搭话,家里正住着几个济南来的学艺术的大学生,这会儿外出写生去了。我打量着这个家,除了干净漂亮整洁外,最醒目的是客厅的一面墙上全是孩子的奖状。秦兴玉对我说:“在家门口工作,心里特别踏实。”我留意到,他家大门上还有家风家训:友善宾朋,和睦邻里;养老爱幼,帮亲助戚。

  往回走的路上,我又经过了邹宗敏家。这才发现,原来她家大门上方镶嵌着牌子,那是市、区妇联和农业农村局颁发的“美丽庭院”牌,下面是颁证理由——“家和、院美”和“洁美、院绿、有序”。一旁的邹宗敏告诉我,去年11月份,她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我继续走在村道上。八横八纵的村道宽敞洁净,绿荫覆盖,樱花树、银杏树、桂树、玉兰等扮靓着村庄,真是美不胜收。

  临走之前,我又去了一趟天台山。在天台山上,我发现一些景点及墙壁处有很多绘画,以太阳文化为主题的居多。黄庆林自豪地告诉我,如今的下元一村又与绘画艺术结上了缘。他们依托太阳文化,打造绘画艺术村,以提升乡村旅游的特色与品位,既为村民增收,又为村子的人文环境添彩。

  2021年,下元一村村民人均收入3万多元。这个小山村,有着一个个闪光的荣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国家森林乡村”……下元一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展开腾飞的翅膀。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