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综合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2月07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河南济源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南太行生态屏障作用显著提升

本报记者 王 者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07日   第 15 版)

  临近大雪时节,河南省济源市,黄河小浪底水库沿岸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场一片忙碌,养护工人张家印正挥锹劳作,种植应雪黄梨树。将树苗放入树坑扶好后,张家印赶忙叫来工友一起踩实泥土。“我们现在正在进行裸露矿山的补种复绿工作,目前已经完成2000多株树苗的补种。”张家印说。

  目前,济源市已有26处废弃矿山得到治理修复,综合治理面积达到72.976平方公里,5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消除,山体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全市范围内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率达到了90%以上。

  近年来,济源通过实施南太行地区(济源)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坚持黄河流域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昔日废弃矿山、荒山荒坡,如今变成了绿水青山。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济源以生态环境修复为重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系统治理,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投资6.8亿余元,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水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保护、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四大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高标准完成沿黄生态廊道、生态保护修复任务。

  工程自2019年启动实施以来,探索形成了“一体规划、一体推进、一体修复、一体管护”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的济源模式。治理整治河道34.3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8.959平方公里,新增湿地面积1.746平方公里,新增林地面积38.83平方公里,生态屏障作用增强;低质低效林地改造880.60公顷,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太行山自然保护区等其它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面积稳定在济源国土总面积的15%以上;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完成13.982平方公里的绩效目标,有效改善农田耕作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

  项目实施后,济源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南太行生态屏障的作用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种类增加,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均有显现。“济源通过近年来的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让历史遗留矿山变成了林有果、地有粮、滩有鸟、水有鱼的生态涵养带,多处矿山修复地变成了市民休闲好去处。”济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翔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