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国际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让城市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吴镇熙(马来西亚)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30日   第 17 版)

  我今年28岁,已经在江西景德镇度过了9年时光,算是个老“景漂”了!我从小与陶瓷结缘——我的爷爷早年做拉坯,家里经营着一家陶瓷厂,在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下,我也慢慢对陶瓷产生了兴趣。

  制瓷人怎么能不来景德镇呢?12年前,还在读高中的我跟随研学团队来到景德镇,虽然是第一次来,我却对这里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高中毕业后,我选择来到景德镇陶瓷大学继续学习。景德镇陶瓷历史底蕴深厚,制瓷工艺非常成熟。陶瓷制作有72道工序,制坯、作画、上釉和烧窑……每一道工序都能在这里找到专精于此的师傅,获取创作所需的各类材料也很便利。同时,这里也充溢着艺术气息,在多元开放和自由包容的艺术氛围中,我的创作灵感也被激发。

  目前,我供职于陶溪川国际工作室,主要负责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此驻场。他们中,既有来自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从专攻铜制工艺品转向白瓷制作的教授,也有来自日本善于制作动漫风格作品的年轻手艺人。从联系沟通到评估申请,再到审核材料,每一个环节我都仔细跟进。该项目进展顺利,规模不断扩大,明年我们计划邀请70名左右的艺术家来驻场。在我看来,陶溪川国际工作室为各国艺术家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这也是景德镇近年来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

  9年时间,从读书再到工作,景德镇对我而言意义非凡。一开始,我的想法是在这里学习制陶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随着体验逐渐深入,我发现,相较于用眼睛欣赏、用双手打磨,艺术更需要用心去感受。无论风格是高雅庄重还是活泼可爱,精致的作品背后,都是陶瓷匠人满满的巧思和真诚。此外,在这里工作生活,还能够结交更多陶瓷人,认识更多朋友。最近,我参加了“国际青年中国行”走进江西活动,在“开放共享,多样文明”国际青年主题工作坊上,我与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畅谈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理解。艺术无国界,不同的想法交流碰撞,带给我鲜活的体验和感受。

  景德镇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热爱瓷器、热爱艺术的人。据统计,目前景德镇活跃着超过3万名“景漂”,其中有5000多名外国人。大学时期,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去三宝国际瓷谷,那里是外国陶瓷手艺人在景德镇最早的聚集之地。2016年,陶溪川文化创意街区正式运营,再后来,大量陶瓷集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摆摊变得愈发流行,给年轻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艺术舞台。这些年,景德镇政府举办各类活动、座谈和展览,支持陶瓷产业建设发展,为“景漂”创设了交流、创作和展示的空间。今年初,我的母校陶大举办的“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邀请了全世界顶尖的艺术家前来参展;不久前,2022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也成功举办。所以我们说:在景德镇,可以看见全世界。

  除了越来越浓厚的艺术氛围,这座城市的面貌也在不断更新,道路更开阔,环境更整洁。希望未来,景德镇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持续融合,让城市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千年瓷都继续焕发新光彩。

  (作者为景德镇陶溪川国际工作室工作人员,本报记者王丹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