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亚洲人权论坛——环境、气候变化与人权”在京举行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27日   第 03 版)

  本报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易舒冉)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亚洲人权论坛——环境、气候变化与人权”国际研讨会26日在京拉开帷幕,来自亚洲2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专家学者以线上方式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论坛开幕致辞中表示,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政治自觉和历史主动,发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政治宣言。中国人民大学将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潜心钻研探索、组织协同攻关,大力加强人权理论研究和国际交流,不断深化与国际组织以及亚洲各国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蒋建国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亚洲人权交流和合作有优良的传统和坚实共识基础,我们要筑牢和平稳定根基、促进共同发展,秉持相互尊重原则、推动平等交流,坚持对话合作理念、维护公平正义,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亚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团结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以亚洲智慧促进亚洲人民共同福祉,助推人类人权文明可持续发展。

  本次论坛围绕“环境、气候变化与人权”主题,设置了亚洲视野下的人权观,环境权的基本理论,亚洲各国的环境权保障成就与经验,气候变化下的法律调适,气候变化下的国家与社会行动,气候变化下的权利保障,环境权的国家与国际保障机制,环境权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程序性环境权,性别、平等与气候变化,食品、健康与环境,以及青年论坛特别单元等12个单元。

  与会嘉宾们总结十年来亚洲各国环境与人权保护的经验和成就,探讨了人权视野下的环境权及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实现问题,并分别以“气候变化与人权保障:中国的努力与贡献”“生态文明新理念”“环境权与法典”“环境保护权的国际与区域合作机制”“亚洲国家人权共识建构的现实机遇”等为主题,开展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大家表示,中国近年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对环境健康和程序性环境权利的重视,公民享有的环境人权得到了更好保障。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议题,要进一步丰富人权法学知识体系、推动环境权理论研究的深入,形成具有亚洲特色和符合亚洲政治和文化背景的环境权理论立场和观点,为人类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权贡献亚洲方案、亚洲智慧。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