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小学竞赛应回归兴趣属性(纵横)

王 丹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25日   第 05 版)

  不久前,教育部发布关于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问题查处情况的通报。“奥林匹克英语大赛”“希望数学”“JEA China”等“榜上有名”。据通报,相关竞赛活动违反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已被依法依规取缔。

  2018年以来,教育部持续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印发了相关管理办法,对此类竞赛进行严格管理。此后更是连续4年公布竞赛“白名单”,严格落实合规竞赛“清单制”“年审制”,向社会传递了减负的政策导向。如此治理之下,“虚胖”的中小学竞赛“瘦身”了,相关市场清朗了,其效应也已逐步传导至家庭及社会教育等环节。

  根据相关管理规定,竞赛组织主体应为在中央编办、民政部登记注册的正式机构,而此次通报中的竞赛主办方打着各种“组委会”的旗号办赛,实则为企业幕后操刀,根本就不具备组织竞赛的资格,相关竞赛也并未列入最新的合规竞赛“白名单”。取缔这些违规竞赛,有效保护了学生和家长的权益,也维护了竞赛领域秩序。

  应当看到,一些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热衷于参赛是出于兴趣,更多人还是为了拿奖,以便在升学和评优中获得优势。这给了违规竞赛可乘之机,一些山寨赛事的组织者和搭车的商家赚得盆满钵满,学生和家长却白白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违规竞赛不仅加重了家长和学生负担,也引发了社会焦虑。

  这提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违规竞赛的监管和惩处,同时也要监督学校严守相关规定,不将竞赛成绩作为影响录取的重要因素。从长远来看,则需要加快探索并形成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推动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质量均衡,消除因升学而产生的竞赛需求。让竞赛回归兴趣爱好的属性,让家长不再盲目焦虑,才能真正为孩子减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摘编自《光明日报》,原题为《中小学竞赛仍需清热降火》)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