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新农村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话说新农村)

王 浩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25日   第 18 版)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培育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全产业链条,才能充分释放乡村产业的巨大潜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黄梨喜获丰收,河北省馆陶县房寨镇果农贺西宾眉头舒展,“搞绿色种植,开展初级加工,发展线上销售,贯通了产加销,每年能挣几十万元。”在房寨镇,一二三产环环相扣,一条从枝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形成,全镇黄梨产业产值突破1.38亿元。

  近年来,一大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链条完备的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安徽省怀远县,糯稻实现了绿色生产、精深加工,年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以上。陕西省推进苹果产业链提档升级,小苹果做成了大产业,实现了“千万吨产量、千亿级产值、千万人从业”。

  从这些乡村特色产业的成长路径看,正是打通了种植、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条,进而打开了增值增效新空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是重要抓手。关联度高、业态多样的产业集聚成链,实现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要素集合、循环畅通,能够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发展,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成长的烦恼。比如,种加销领域发展得较为成熟,但研发创新、冷链运输、品牌打造等环节有待提升;产业链条较短,上下游衔接不够紧密,联农带农能力不强。只有培育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全产业链条,才能充分释放乡村产业的巨大潜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构建完整完备的农业全产业链,要加强补链、强链。全产业链的生命力在于上下游有机融合。加工强起来,带动一产优起来,“原字号”“初字号”就能升级为“深字号”“新字号”。物流畅通了,销路打开了,农产品才能被端上更多人家餐桌,直达消费者手中。各地应因地制宜补上短板,锻造长板。种植环节要多在绿色、优质上下功夫;加工环节可向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方面多做文章;冷链物流、网络通信等短板要加快补上,推动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等业态发展壮大。各环节有效配合,就能实现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农业全产业链强不强,关键看“链主”。农业企业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重要力量,但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竞争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短板。各地应在资金、人才、营商环境等方面出台好政策,让企业“身板”强壮起来,企业自身也应练好内功,乘势而上,做大做强。

  农业全产业链要发挥好联农带农富农的作用。各地要牢牢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不断完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建立产业联合体等方式,让农民深度参与全产业链发展,拓宽增收渠道,更多分享增值收益。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让农业全产业链实力更强劲,让广袤田野活力奔涌。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