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民生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垃圾分类,人人都来添把力(多棱镜)

李心萍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25日   第 17 版)

  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人人参与,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推进,让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强,垃圾治理之路越走越通畅,开启更加美好的绿色生活

  

  日前,笔者跟随北京市的垃圾清运车,探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全流程,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一个筐”到“四个桶”,从“嫌麻烦”到“新时尚”,垃圾分类后,北京市生活垃圾减量近三成,可回收物回收量增长近1倍;从混运到分类清运,从统一填埋到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2.49亿吨。如此巨量的生活垃圾,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在此背景下,实施垃圾分类,助力垃圾减量,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时下,垃圾分类已在许多地方落地生根。首批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已达86.6%。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都达到九成以上。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任何环节出问题,都影响实际效果。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保证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利用、废物处置无缝衔接,需要政府、社会与公众形成更强大的环保合力。

  要强化前后联动,让垃圾分类真正发挥成效。推广垃圾分类,最怕“先分后混”。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系统仍不完善,制约着垃圾分类的推广和效果。因此,实施垃圾分类,应积极配套分类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垃圾处理全链条有机衔接,从而真正实现垃圾分类。

  以北京为例,为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全市升级固定桶站6.35万个,建成分类驿站2095座、中转站138座、分拣中心16座,涂装垃圾运输车辆4274辆。后端的硬件保障到位,才能有效实现垃圾分类“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目标。

  要强化机制联动,让垃圾分类新时尚变成新习惯。浙江杭州为居民开设垃圾分类专属智能账户,推广“绿色存折”,以积分制助力垃圾分类;重庆开出首张针对个别单位的垃圾分类罚单,对某超市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进行处罚……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创新机制,为居民做好垃圾分类提供便利条件,帮助群众逐步实现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的转变。

  垃圾分类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个体,自觉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来,是普通市民对城市的一项贡献。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形成绿色生活理念、绿色生活习惯。以今年“双11”为例,回收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快递包装回收量达700万个,同比增长超80%。

  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人人参与,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推进。我们要让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强,垃圾治理之路越走越通畅,开启更加美好的绿色生活。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