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态城(简称“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大战略合作项目,于2008年9月启动建设。经过14年开发建设,曾经的盐碱荒地如今已经蜕变成一座绿色发展的生态城市、创新引领的智慧城市、产城融合的活力新城。
绿色发展构筑生态城市
绿色是发展底色。生态城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生产力。2012年,生态城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授予“全球绿色城市”称号。2013年,生态城被国务院批复为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当前,生态城正在联合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共同打造城在景中、城景相融的“全域花园城市”,累计绿化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建设各类郊野公园38座,绿道、公园、水系等景观遍布全城。正在建设中的绿色廊道贯通工程,将星罗棋布的绿色景观串联起来,“路穿青草绿,人在花中行”正成为现实。
在建设之初,生态城就编制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并持续对指标体系进行更新完善。在升级版指标体系中,“步行5分钟可达公园绿地居住区比例达到100%”这一指标已经提前实现。
在生态城,绿色不只是发展的名片与亮点,更是无处不在的底色与根脉。
作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生态城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监管平台,搭建起一套完整的海绵城市体系,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收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这些水“释放”利用,保障城市安全,增强城市韧性。
同时,搭建“无废城市”信息管理平台,出台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和奖励机制,打通绿色生活积分与商场消费积分,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具有代表性、可复制推广的亮点经验。
此外,精心打造了天津市首座应用型零碳建筑,建成涵盖十余项国际领先应用的惠风溪生态宜居型智慧能源小镇,生态城绿色建筑比例达100%。中新双方还共同编制生态城“双碳”实施规划,积极开展绿电市场化交易,探索建设零碳园区、零碳社区,在落实“双碳”目标方面先行一步、作出示范。
随着绿色发展不断推进,生态城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也在扩大。连续10年举办青年“生态创想·绿色行动”环保大赛,鼓励青年人在生态和智慧领域创新创业。以“碳中和 新经济”为主题,举办首届中新天津生态城经济论坛,促进中新合作交流。生态城还参与编制了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指南国际标准,先后获评“全球绿色城市”“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化示范城市”,成为我国对外展示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之一。
下一步,生态城将持续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和城市建设相互融合,聚焦能源、建筑、产业、交通四大重点领域,编制“双碳”行动方案,在零碳示范单元标准体系、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领域开展试点探索。加强与新加坡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生态城建设经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制推广。继续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建设,为国际生态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生态城方案”。
创新引领建设智慧城市
生态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应用至上”的理念,以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为引领,按照“每年有新进展、3年有新突破、5年有新跨越”的目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在生态城,智慧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季景峰阁小区是生态城2020年建成的首个智慧小区,扫码就能打开垃圾箱;小区里的智慧座椅,不用插电源,利用太阳能就可以给手机充电;家里有智能音响,通过语音就能查菜价、打报修电话……30项智慧应用场景让居民深切感受到智能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围绕“惠民、兴业、善政”,生态城每年都会推出一批触手可及的智慧应用,并持续迭代升级。除了智慧社区,还先后建设了智慧交通、智慧图书馆、智慧养老等应用场景,今年,又创新推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燃气。
智慧教育运用大数据动态评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素质教育成果,实现因人施教,同时联动城市交通、气象、医疗等资源,为智慧校园保驾护航,让孩子们高效学习、快乐成长。
智慧医疗深度融合“线上问诊”与“线下诊疗”,实现跨地域、跨机构医疗资源和就诊信息共享,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水平健康医疗服务。
基于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技术,生态城还自主研发了燃气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全域布设激光气体传感网,燃气泄露检测准确度达99.9%,泄漏点定位准确度控制在20米内,有力提升城市安全水平。
生态城将充分发挥世界智能大会永久展示基地作用,紧紧围绕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核心区,继续推出一批前瞻性、示范性智慧应用成果,创造更多能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产城融合铸就美好城市
生态城坚持“筑巢”与“引凤”并重,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相融。如今,智能科技、文化旅游和大健康等主导产业奔流涌动,2021年,产业税收占比达70%,产城融合正在加速推进。
智慧科技不仅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华慧芯、科大讯飞等一批智能科技龙头企业相继落地;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国家部委支持设立的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即将挂牌运营;获批20平方公里智能网联车测试区,全面构建自动驾驶应用生态圈,“天津号”纯太阳能车将生态城作为全国巡展首站;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纳入ISO国际标准典型案例。此外,生态城积极推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加速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校地合作典范。截至目前,生态城泛智能科技企业占比达60%。
依托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舒适的居住环境,丹娜生物、杰科生物、喜诺生物等一批大健康企业落地生态城并实现快速壮大,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生态城还深耕影视动漫、图书出版、广告传媒、互动娱乐等文化产业,吸引博纳影业、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企业落户,获批全市首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数占天津市60%。
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城做足海的文章,将丰富的生态资源、众多的主题景区与历史文化多元融合,发展壮大海洋特色文旅产业,打造国内“海边最美小城”。区内拥有国家海洋博物馆、天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以及36公里魅力生活岸线……观海听涛、游湖赏绿,年均游客接待量超过700万人,“美丽资源”正在变成“美丽经济”。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将生态城作为“景城一体、智慧科技创新”的典范进行推广。
生态城引入南开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等教育资源,区内每千人学位数达233个,在校学生超过2.8万人,“教育名城”聚合作用不断凸显。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区内每千人口床位数达8.2张,“综合医院—社区医院—家庭医生”三级诊疗体系不断完善。爱琴海购物公园、季景天地零碳智慧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及13个社区商业中心投入运营,万达商业广场将于今年底开业,商业配套逐步完善,满足群众多元化购物需求,形成10分钟优质生活服务圈。
2023年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开发建设生态城15周年,生态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肩负着更加艰巨的使命责任。生态城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速推进“生态城市升级版”和“智慧城市创新版”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实践,高质量描绘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画卷。
数据来源:中新天津生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