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工作餐用餐时间,一般也就是20多分钟。”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镇政府食堂师傅贾宝贵,说起干部工作用餐时间压缩的事,竖起了大拇指。
据了解,去年6月以来,哈里哈镇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出工作用餐“一盘清”:各级调研干部一律到镇政府食堂就餐,每餐一荤一素配小凉菜,主食有米饭、馒头,装进一个不锈钢餐盘。就餐前扫码交费,早餐每人次8元,午餐、晚餐为12元,当场开具收据。注明用餐人姓名和金额等,镇财政所和食堂留底单,叫做“廉政餐”。
围场县委书记刘洋到该镇调研时,带头吃“廉政餐”,并在全县推广该做法。据介绍,目前围场县有36个乡镇推行工作用餐“一盘清”。明确用餐标准,专人建立台账,记录用餐日期、用餐人员、交费金额等,将其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县纪委监委不定期督查,每月汇总一次,作为检验领导干部下基层实效的重要指标。
“一盘清”带来了哪些变化?
基层负担减轻。贾宝贵说,过去吃桌餐,每桌8至10人,每次得忙活2个多小时,“现在干部都吃大食堂,只需按人数增减饭菜量就可以了。吃桌餐每次都会剩菜剩饭,现在吃多少打多少,节约了不少饭菜。”
围场县一位镇党委负责人说,过去大家总觉得,调研的干部来了,不吃桌餐不好。现在县里有规定,领导带头执行,这种顾虑消除了。“这样做还能从侧面监督干部是否真正下到了基层。”围场县纪委常委刘晓亮说。
工作效率提高。该县多个乡镇干部反映,过去吃桌餐要花1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现在一般只花20多分钟。“简单吃完饭,把更多时间用在工作上。”哈里哈镇党委书记李树军说。
“一盘清”换来“一家亲”,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县直机关干部下基层,与乡镇干部坐一条板凳,有利于深入交流工作。在乡镇调研座谈结束后,村组党员和群众代表可免费就餐,大家都吃“一锅饭”,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了。
“一盘清”也成了“创业餐”。“我们以此推动干部转作风,让干部多下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落实政策、解决问题上,这是根本目的。”围场县委相关负责同志说,“围场是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转作风是为了干事业,走好‘二次创业’路。”去年6月以来,围场县推行干部下基层调研帮扶工作机制,县领导、县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开展调研谋振兴、一线办实事等下基层活动,与驻村工作队、乡镇和村组干部、基层党员和群众代表等面对面交流。截至今年7月底,县领导和县直机关干部等下基层调研共1615次,解决实际问题共138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