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网络视听文艺——

创新艺术表达 彰显精神力量(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新征程 新辉煌)

鲍 楠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15日   第 18 版)

  图为网络微纪录片《这十年》剧照。
  鲍楠供图

  图为网络剧《开端》剧照。
  鲍楠供图

  图为网络电影《金山上的树叶》剧照。
  鲍楠供图

  图为网络电影《中国飞侠》剧照。
  鲍楠供图

  图为网络剧《约定》剧照。
  鲍楠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当前,广大网络视听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鲜活清新的青春语态和昂扬向上的创新姿态,真诚书写火热现实,热忱描绘时代气象,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成为新时代文艺的亮丽风景线。

  青春语态

  传递奋斗力量

  文艺浸润人的心灵,对年轻人尤其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网络视听文艺工作者与当代青年天然地亲近,可以发挥这一优势,艺术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为广大观众群体提供价值涵养和精神推动力。

  传承红色基因,见证初心使命。网络视听文艺作品当聚焦思想伟力和奋斗精神,创新重大主题的表达方式。网络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选取11位共产党人的感人故事,以大量一手材料生动描绘革命英烈的光辉形象和崇高人格,深情歌颂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无畏气概。网络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党的女儿》、系列短视频《百年心声》、网络动画片《血与火——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网络音频节目《红色文物100》、网络电影《浴血无名川》等一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立体、深刻地呈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高扬爱国主义精神,点亮理想信念之光,生动可感。这些作品奏响了歌唱祖国、礼赞英雄的铿锵旋律,丰富了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经验。

  记录时代气象,讴歌时代精神。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最动人的风景,网络视听文艺作品还当继续聚焦当代中国人民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力求全方位、全景式地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网络电影《金山上的树叶》、网络纪录片《追光者:脱贫攻坚人物志》,讲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故事,塑造了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基层党员干部、新型农民、农民企业家、支教志愿者等人物形象,立体展现了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风貌。网络综艺《声生不息》发挥音乐沟通情感的桥梁纽带作用,唱响镌刻于几代人心中的经典旋律,激发观众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在互联网上取得播放佳绩。《这十年》主题系列节目、《中国医生》《我的青春在丝路》等网络纪录片、《排爆手》《中国飞侠》等网络电影充分发挥网络视听传播优势,网感与美感兼具,细细描摹奋斗者的情感与梦想、拼搏与坚守,在观众面前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网络视听文艺还要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获取灵感、汲取养分,将传统之美与当下生活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网台合作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深入挖掘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先进技术,让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变得生动有趣。在屏幕前等待“传统节日奇妙游”开始、边观看边发弹幕表达感受,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新民俗”。网络综艺《登场了!敦煌》的沉浸式探访、《舞千年》的剧情化表达、网络纪录片《海派百工》的形式创新,等等,无不洋溢着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散发出由内而外的文化自信。广大网络视听文艺工作者通过一次次实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焕发蓬勃的生命力,为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打开了新生面。

  创新创造

  开拓文艺新境界

  创新是文艺繁荣发展的驱动力。作为建立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文艺新业态,网络视听文艺富有创新精神。网络文艺当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自我突破的勇气,奋力开拓文艺新境界。

  立足网络,发挥特色。网络视听文艺注重用户体验,强调融入感和亲切感,擅长温柔地表达硬核主题。网络跨年晚会邀请老兵演唱《钢铁洪流进行曲》,整齐的军礼服、铿锵的歌声、坚毅的目光,演唱者们历经岁月而不改的豪情在这场年轻态的晚会上闪闪发光,保家卫国的荣耀感点燃全场。校园题材网络剧、流行文化主题网络综艺、全年龄段网络动画片,网络视听文艺不断开拓体裁题材,内容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自由切换视角到超微距摄影,从互动影视到描摹受众画像、了解用户需求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借力新兴技术,网络视听文艺创作和传播效能明显提升,表现手法随之焕然一新。

  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作为新文艺形态,网络视听文艺广泛学习借鉴其他门类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成功经验,在融会贯通中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比如网络剧在继承国产电视剧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积极拓展类型化叙事的表达空间。网络剧《开端》引入科幻文艺中常见的“时间循环”结构,紧贴社会话题,是现实题材创作的新探索。网络综艺在“综”上下功夫,积极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精髓。如《一本好书》引入戏剧表现手法,还原经典作品的经典场景,让好书在舞台上“活”起来;《邻家诗话》以诗词为切入点,融“画乐舞演”于一体,艺术气息充盈屏幕。舞蹈节目《洛神水赋》将表演与“水下摄影”相结合,衣袂翩跹,令人赞叹;戏曲节目《惊·鸿》以舞者梦境连接起《牡丹亭》《白蛇传》《铡美案》等经典戏曲名段,现代舞美同传统戏曲相映成趣,如梦似幻。

  跨界联动,融合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五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一方面,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不断推动网络文艺佳作迭出;一方面,互联网不断延展网络视听文艺产业链。当前热门网络影视作品与有声读物、动漫、游戏、真人角色扮演推理游戏等新型业态广泛联动,努力实现文化产业全链条价值增益。网络视听文艺还与线下旅游、线上电商等结合,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展现各地自然人文景观,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网络视听文艺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创新的锐气。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过程中,网络视听文艺将继续唱响时代主旋律,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做出新的贡献。

  版式设计:沈亦伶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