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1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个人碳账户助力绿色新风尚(新知)

寇江泽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01日   第 05 版)

  【现象】前不久,北京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绿色生活季”小程序暨北京个人碳账本正式上线,涵盖居民生活食、住、行、游、购各领域,市民绿色骑行、驾驶新能源汽车、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绿色行为,都可以被数字化记录到碳账本中,并获得相应的绿色积分激励。各地纷纷推出个人碳账户,激励更多人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点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需要企业层面加大减排力度,也需要个人层面改变生活习惯。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总量的53%。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消费端碳减排不容忽视。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绿色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在政策推动下,个人碳账户多点开花。包括北京在内的多地区,以及中信银行等多家企业,陆续推出个人碳账户,用数字化手段将消费者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产生的碳减排情况记录到个人碳账本中,帮助企业和居民算清“碳账”,为公众参与减污降碳提供重要抓手,提高全社会减排效率和意识。

  作为新生事物,个人碳账户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数据核算的科学性和统一性不强,减排场景不够丰富,公众参与的热情如何调动,用户的信息安全如何保障……这些问题是各地在推广个人碳账户过程中,普遍遇到的瓶颈。相比于生产端,消费端碳排放分散、涉及面广,还没有较为统一的核算标准和方法,存在重复计算等问题。目前,消费端碳减排尚未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范围,个人碳资产交易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平台企业收集个人的碳减排量,打包卖给需要碳减排量的企业,再用碳交易的收入反哺用户,比如提供商品折扣、消费卡等,这是当前个人碳账户实现收益的一个主要方式。

  正因如此,推广个人碳账户需要加强体系化、标准化水平。今年5月,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团体标准,推荐了衣、食、住、行、用、办公、数字金融等七大类别40项绿色低碳行为,为衡量消费端碳减排量贡献了一把“标尺”。北京个人碳账本正是基于这一团体标准建立。各平台正在摸索个人碳排放计算标准,不断丰富减排场景,积累的经验将为进一步打通内部账户和外部交易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推广个人碳账户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激励。政府、企业、社会有必要共同努力,采取多元的激励机制,提高碳减排价值,以此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个人碳账户涉及到个人信息采集,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防范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保障个人隐私安全,未雨绸缪,做到防患于未然。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推广个人碳账户,让每个人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一定能早日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