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广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海松江 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26日   第 20 版)

  过去十年,在努力实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上,上海市松江区锚定先进、先试、先行的“三先走廊”战略定位,紧紧抓住创新核心地位,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先进走廊

  “涡轮增压”是指发动机通过自我加压的方式产生更强劲的动力。松江区以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装上“涡轮增压器”,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开辟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之路。

  近年来,松江把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路径,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6+X”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精准招商”路线图,引进海尔等一大批百亿级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吸附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形成重点产业集链成群发展态势。目前,生物医药产业集聚近3000家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从2016年的33.2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31.7亿元。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7%,区内一大硅片生产企业建成全球领先的300mm集成电路硅片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超级工厂”,今年1至7月企业产值同比增长超400%。

  以“6+X”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松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动能更强、赛道更多。国家级、上海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653家,上市企业累计32家。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商密和信创产业等新兴技术加快投产应用。一批企业积极抢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

  在2022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松江25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5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总投资285亿元。中电信息港二期项目、先惠自动化高端智能制造及系统集成建设项目等重大项目正加快建设。6月30日,松江51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总投资336.5亿元,当天开工的“长三角G60科创之眼”一期项目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7月,世界500强、全球工业互联网领域知名企业海克斯康双智赋能中心项目落地松江,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如今,松江百亿项目纷至沓来,龙头企业接踵而至,先进制造业拔地而起,跨出科创驱动松江制造业迈向“松江创造”的关键一步。今年7月以来,松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1.3%。1至9月,松江工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稳居全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跃居全市第一。

  建设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 

  今年举行的第四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取得丰硕成果。现场成交3.27亿元,新一轮科技成果累计成交额超过75亿元,远高于2021年度的10.23亿元。现场拍卖的52个项目,涵盖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创要素的加速集聚,折射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始终是贯穿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的主线。策源地松江秉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创不动摇,瞄准前沿领域,以“卡脖子”工程和技术作为重点突破方向,推动硬核科技发展,科创成果不断涌现。上海新阳坚持自主创新,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取得多项成果;豪威半导体CMOS芯片份额占全球第三,发布首款产品级CIS/EVS融合视觉芯片;上海昌强独立研发制造的世界首台3.6万吨超大型六向模锻压机实现技术突破,船用曲拐产品今年开始量产。

  经济稳定增长,科创动能是强劲的“推进器”。科创驱动下的先进制造业,成为松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截至2021年底,松江高新技术企业达2306家,是“十二五”末的4.9倍;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35.2%。如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67%;松江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由“十二五”末的3.58%上升到如今的5.38%;全区有效专利拥有量5.1万件,较“十二五”末增长151%。

  与科技创新齐头并进的,是制度创新的不断突破。在今年8月26日举行的2022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质量标准论坛上,上海松江、江苏苏州、安徽合肥等九城市首次发布跨区域的“G60质量贷”“G60标准贷”,这是上海金融信用产品在质量标准领域的探索创新,将通过金融创新放大质量标准效应,支撑质量标准先进企业做大做强。

  一个个制度创新的举措,构建了松江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科创生态。松江建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机制,并发出全国第一张跨省异地办理的工商登记执照,成为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首批专窗办理点。为营造科创发展法治环境,松江成立全国首个跨区域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中心。通过靠前服务,出台并落实一系列助企政策,松江把企业的痛点、堵点、难点作为政府服务的切入点,为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带来强劲引擎。

  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

  以松江枢纽为战略支撑,一幅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的壮美图景将在松江大地铺得更广、展得更开。

  作为新城发力的战略支点,松江枢纽计划在2024年与沪苏湖铁路同步建成,将通达80%以上的长三角主要城市,年客流量超2100万人,建成后将有效带动和激活松江新城南部区域功能提升,形成功能多元、开放融合的“城市客厅”。

  松江新城未来将成为一座枢纽之城。以松江枢纽为核心,松江作为上海西南门户,未来将着力打造覆盖长三角主要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而以“松江枢纽”为核心的国家高铁网、轨交地铁网、有轨电车网和地面公交网“四网融合”,将形成独立的综合交通体系框架,实现“30分钟内部通勤及联系周边中心镇,45分钟到达近沪城市、中心城和相邻新城,60分钟衔接国际级枢纽”的目标。

  同时,松江枢纽现代物流体系示范集聚区将打造铁路、水路、陆路多式联运的智慧物流港。“松江枢纽”将带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科创要素集聚共享,是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的重要枢纽之一。

  今年6月30日,松江枢纽核心区控详规方案获批,标志着其建设进入新阶段。根据方案,松江将引入龙头企业、设立超级总部,从而以空间为载体、以枢纽为引擎,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度赋能,打造集区域高端商务、新城公共中心于一体的“站城融合”综合性新城中心。

  风驰电掣的高铁速度和暖心的民生温度加速产城融合。松江持续推进旧街坊改造、“城中村”改造,完善企业员工公寓房改造和管理,不断提高城乡居保人员等保障待遇水平,把就业服务送到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身边。

  通过深化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对接,松江也将实现与各地的文化连接,进一步构建集综合交通、科技影都、现代商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于一体的“站城一体”中央商务区。

  数据来源: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宣传部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